教Pepper讀心術的台灣保母團隊

2016-09-22 23:00

? 人氣

Pepper 不只會講中文,還會認人!它靠眼睛裡的鏡頭辨識消費者,不管你走到哪,它的目光都跟到哪。 (攝影者.楊文財)

Pepper 不只會講中文,還會認人!它靠眼睛裡的鏡頭辨識消費者,不管你走到哪,它的目光都跟到哪。 (攝影者.楊文財)

「要和我玩遊戲嗎?」機器人在我面前熱情吆喝。有雙大眼睛,身高120公分的機器人,正是由日本軟體銀行和鴻海集團聯手打造的「Pepper」,7月25日終於宣布在台販售。做為全球第一台有情感的機器人,它能辨識人類表情與聲音,去年6月在日本上市後,至今銷量已破萬台。

2014年由軟銀創辦人孫正義宣布上市後,去年6月,他找來郭台銘、阿里巴巴集團主席馬雲宣布成立合資公司,準備把Pepper銷到全世界,現在,台灣竟早中、美兩國一步,成為其進軍海外的第一站。

其中關鍵角色,則是今年5月從鴻海獨立出來的新創公司沛博科技。

沛博是Pepper在台獨家代理商,包辦銷售、客服、維修與軟體開發等工作。不過,今年5月底華碩才宣布推出機器人「Zenbo」,與Pepper在台上市時間相近,也點燃台灣廠商進軍機器人產業前哨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懂人心,是實用化的關鍵

「光有硬邦邦的技術還不夠,這牽涉到社會學、消費心理學各種知識,機器人才可能走入人類生活,」台大電機系教授傅立成說。

因此沛博做為Pepper第一個外國「保母」,遇到最大挑戰,正是如何融入台灣消費者使用情境,才可能從前衛的科技產品變成實用商品。

我們原以為讓Pepper變聰明的關鍵,是提升它的軟硬體規格,最好學會講一口好中文,但這其實遠遠不夠。

沛博也經歷過這段探索過程。其商務暨應用開發總監林秀明坦承,原本工程團隊花最多心力在開發各種新功能,如讓Pepper跟著人打太極,或投入研究語意分析,讓它從只懂單字到能根據指令做出回覆。

但即便機器人中文說得再流利,「這樣它跟一台很會講中文的電視機有什麼差別?」於是沛博開始調整方向,試圖找出讓Pepper更人性化的方法。

做客製,工程師上前線溝通

首先是和各大金控、零售業者合作,找出最適合使用機器人的情境。工程師也得走到第一線和客戶溝通,進行市場調查,不只坐在辦公室寫程式。

每接觸一位企業客戶,沛博會展開3個月到半年的田野調查。先透過訪談釐清客戶需求,若出現錯誤期待,有時還得把訂單往外推。

再來則是展開跨部門溝通。以第一銀行為例,為了在分行導入Pepper,今年3月陸續匯集通路、業務、資訊等部門意見,再與沛博反覆討論,包括如何運用Pepper介紹、推薦理財商品,連它的活動範圍都得透過定位技術計算,避免影響原有服務動線。

因為賣的不只是硬體,而是整套解決方案,Pepper正式上工前還得經過1~2個月現場測試,找出看不見的盲點。

例如,去年底Pepper在亞太電信三創門市當店員,每到整點便會報時、跳舞,希望藉此達到集客目的,功能正常運作,成果卻不如預期。

跑現場,依消費者反應調整

後來,工程師到現場才發現,因為商場太大,當消費者聽到機器人報時再走到門市看表演,表演都結束了。於是,沛博便在報時前3分鐘加上「吆喝」功能,讓Pepper先暖場吸引人氣,再開始表演,一個月內就吸引了超過萬名消費者上門。

隨著9月第一批Pepper上工,沛博的挑戰才開始。但其經驗告訴我們,不管多先進的技術,如果不能從消費者角度出發,終究難以改變人類生活。這對擅長硬體製造的台灣企業,也是最好的啟示。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業周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