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黨代表大會已經正式提名韓國瑜,可是王金平仍說「選舉還沒正式開始,他還不是候選人,只是國民黨提名人」。這話什麼意思,我真聽不懂,可是我知道,這話意味著了國民黨的各路諸侯還在作壁上觀。
壁上觀的成語典故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秦末群雄並起,秦國大將章邯領軍東征,先破楚軍,項梁戰死,然後揮軍北上破趙,圍趙王於鉅鹿。章邯採取圍點打援戰術,諸侯來救趙國的援軍都被他個別擊敗,於是只敢在鉅鹿城外圍築壁壘自保,不敢出戰。等到楚軍項羽到來,發動攻擊時,諸侯軍「皆從壁上觀」。
那一仗是項羽的代表作,破釜沈舟,以五萬人擊潰秦軍四十萬。諸侯在壁上見識到楚軍的威風殺氣,戰役結束後進入項羽大營,個個「膝行而前,莫敢仰視」,項羽就此成為「諸侯上將軍」,帶領諸侯聯軍西上進攻咸陽。
這是韓國瑜解決「諸侯壁上觀」的第一種歷史借鏡:項羽模式。
事實上,去年高雄市長那一戰已經奠定了韓國瑜「諸侯上將軍」的地位,幾乎每一個想參選的國民黨人都非要蹭韓國瑜不可,韓國瑜也很豪爽的通通答應合照、錄音,甚至包括想選總統的幾個老太陽也都想當「楚懷王」,讓韓國瑜幫他「滅秦」。
但是計畫永遠跟不上變化,首先是吳敦義在宣布不參選總統之後,表示願意幫韓國瑜解決參選正當性的問題(例如「被動參選」「缺席登記」等新名詞陸續出現),然後韓粉就「暴動」了,最終將韓國瑜推上總統候選人位置。容我直言,今天這種「諸侯壁上觀」的情形大半原因是韓粉在初選階段的高度向心力所致——向心力太強必然出現排外效應/反作用力(例如「非韓不投」引發「唯韓不投」)。無論如何,韓國瑜此刻已經很難扮演「項羽」在鉅鹿之戰的角色,硬要比擬的話,他已經處在「楚漢相爭」的位置,而諸侯都袖手觀望——問題在於,單靠韓粉想要跟蔡英文的國家機器對抗,如他自己所言,是「水果刀對機關槍」,很難「打一場轟轟烈烈的勝仗」(「夜襲」歌詞)。
國民黨內現在希望「勸回郭台銘」的聲音高漲,可是在一場激烈初選之後,要韓國瑜本人去挽回郭台銘恐怕很難,那就需要第二種歷史借鏡:信陵君模式。
戰國時,秦軍包圍趙國首都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援,魏王派大將晉鄙率軍前往邯鄲,大軍卻在邊界駐足不前。趙國平原君向魏國信陵君求救,信陵君盜了魏王兵符,去到前線,椎殺晉鄙,接收軍隊,然後開往邯鄲,秦軍解圍而去。
國民黨內現在有沒有「信陵君」?黨主席吳敦義(如前述)曾經幫韓國瑜解套參加初選,後來也幫郭台銘解套(頒發榮譽狀以解決郭沒交黨費的問題)參加初選,初選過程中嚴格約束黨部人員保持中立公平,他維持了初選後作為「桶箍」的信用,有條件調和韓郭兩人。然而,吳敦義實際上必須負責輔選,又不完全如信陵君那樣是「友情贊助」。
都不成就只剩下「謝安之戰」模式了。
淝水之戰其實不是東晉打贏前秦,而是苻堅號稱投鞭斷流的百萬大軍自始至終沒到齊,先頭部隊到了前線,關中吳敦義
還有部隊剛出發。在兩場小接觸失利後,晉軍信心堅定,而秦軍紀律散漫,才會在大戰一開始就被朱序一聲「秦兵敗了」喊到潰敗。東晉內部原本派系/家族各懷鬼胎,等到戰爭勝利,遂都「團結」在謝安之下——「謝安模式」是自己守住勿失,等待對手潰敗,然後團結內部的西瓜族。
看最近喧騰一時的特勤私菸案,趁蔡英文任內最後一次出訪,「幹一票大的」,難說沒有「秦兵敗了」心態。再回想蔡政府三年來的失誤連連,演出「淝水之戰」的可能性還真不小,而韓國瑜要做的,只是將自己的失誤減少到最低程度。但是,要韓國瑜減少失誤似乎也不容易,是吧?
*作者為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