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發現特定絨毛面乳房植入物有引發罕見淋巴癌(BIA-ALCL)的疑慮,我國食藥署也隨即公告要求相關產品下架。然而,高風險植入物的問題不僅於此,對於遭多國禁用的「陰道人工網膜」,政府至今仍無相關因應措施,台灣女人連線、立委林淑芬今(30)日於立法院召開記者會,盼各界能重視女性權益,不要讓女性成為廠商的白老鼠。
「陰道人工網膜」是用來處理女子尿失禁及子宮脫垂的植入物,藉由植入物在陰道壁加強支撐的力量。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指出,陰道人工網膜跟肉黏在一起,如果植入後有出現問題,要拔下來會有劇烈疼痛,更曾有許多患者在植入後產生出血、穿透陰道壁、疼痛、臟器穿孔,甚至死亡的狀況。
根據健保署統計,陰道人工網膜外露修復案件數不斷上升,2013年時有59例,到2017年時增加至303例,即便如此,但國內卻從未有過人工網膜安全通報的案例。黃淑英痛批,整個通報系統的建置出現問題,政府對於高風險的植入物要更積極的作為。
黃淑英指出,紐西蘭在2017年底成為第一個全面禁用的國家,後來澳洲跟英國也跟進;美國則是因為廠商無法提出人體試驗的成效跟安全性,所以在今年的4月禁止陰道人工網膜;加拿大幾天前也將此產品全面下架。
「免人體試驗、遭多國禁止僅公文通知」民團:態度令人沮喪
反觀我國狀況,衛福部在2017年時將陰道人工網膜由第二類醫療器材改為第三類高風險醫療器材,按照規定,應該要在上市前進行人體試驗,確保安全性。然而現在衛福部卻僅要求廠商在3年內,每半年繳交1次安全性的報告,而非規定的「人體試驗結果」。
黃淑英強調,這個事後的試驗以及追蹤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此種植入物的材質並非生物性的,跟人體是否有辦法結合,必須仰賴人體試驗的測試,「只是人體實驗通常做到3年就讓你上市了,不可能先做到10年這麼久,術後身體狀況的追蹤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是靠術後的追蹤,我們才能確定這個醫療器材的安全性。」
黃淑英進一步說,但在多國都因為安全疑慮禁止後,今年7月,衛福部也僅發公文提醒醫師們要注意,黃更拿出公文表示,上面的字樣寫著「術後宜定期調查」,也不是使用「應」等比較強制性質的字眼,這種處理態度令人感到沮喪。
對此,黃淑英認為應該要建立「使用登錄制度」制度,以追蹤裝設人工網膜的狀況,除此之外也應該要建立「健康風險列舉檢核」在手術前確保民眾知情同意。
有疑慮仍持續使用?食藥署:效益比風險大
食藥署醫材及化妝管理組組長杜培文回應,在陰道人工網膜的使用說明書、仿單都有警語,且根據現行藥事法規定,就已經有在做上市後每半年1次的安全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