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號召工人進行大罷工,鬥委會也進入校園吸收年輕世代加入革命,前香港共產黨地下黨員、學友社主席梁慕嫻在紀錄片中坦言,當時沒有獨立思考明辨是非,且受到電影《青春之歌》女主角林道靜的影響,一心想要投入共產黨,因而參與「六七暴亂」。整起事件在7月爆發警民槍戰進入衝突高峰,左派分子也開始自行製造炸彈,而英國殖民政府則在8月藉由航空母艦「堡壘號」(HMS Bulwark)停靠香港時,出動航母上的直升機直搗左派巢穴。
紅衛兵衝進使館 英外交官被毆
英國殖民政府的作法惹怒中國境內的「紅衛兵」,他們衝進英國駐中國代辦處,時任代辦處最高負責人霍普森(Donald Hopson)表示,將近5000人衝進代辦處,並對英國外交人員拳打腳踢,最後警方趕到現場才獲救,而代辦處最後也被群眾縱火付之一炬。另外,香港商業電台主持人林彬則因發表反左派言論,在上班途中被左派分子攔下座車,放火燒成重傷,最後送醫不治身亡,而該事件也成為「六七暴動」的指標性事件之一。
隨機炸彈攻擊 一對姐弟成冤魂
另一起指標性事件,即是左派分子開始到處發動炸彈攻擊,包括大眾運輸、政府機關及民宅都成了攻擊目標,,其中一起爆炸案發生在角北清華街的T字型車道,造成一對7歲與2歲的姐弟身亡,由於左派不顧社會安全的極端行徑,讓民眾態度開始轉向,英國殖民政府也藉由輿論反攻,指責左派是造成社會不安定的禍源。周恩來更在12月表態,要求左派分子停止炸彈攻擊,成為壓垮左派的最後一根稻草,歷時8個月的「六七暴亂」宣告結束。
HKFP History: Hong Kong's most tumultuous year - the 1967 riots https://t.co/Qst18lkEwV pic.twitter.com/n3FsmzMVVU
— Hong Kong Free Press (@HongKongFP) 2016年2月11日
前港共黨員道歉 「六七動亂」留給後人反思空間
「六七暴亂」成了香港人心中難以抹平的傷痛,當年超過5000人被捕,其中2000多人鋃鐺入獄,包括數百名未滿21歲的「少年政治犯」,而這起事件也對香港親中派造成重挫,不過在香港回歸中國後,這段歷史似乎刻意被淡化且扭轉,當年的紀錄檔案只剩下21秒畫面,當年鬥委會主委楊光在2001年更獲得香港特區政府頒發「大紫荊勳章」,此舉被視為中國對「六七暴亂」的一種「肯定」,但也引發香港人民的一片撻伐。
回想「六七暴亂」,部分人士認為當年投入革命行列,是為工人伸張正義,反對殖民主義,但也有人反省過後,認清這是中國權力鬥爭的一環,梁慕嫻就承認自己當時未審慎思考,對動亂期間受影響的人表達歉意。當年曾是「少年政治犯」的火石文化公司創辦人石中英則強調,提起「六七暴亂」這段歷史並不是要香港人去記恨,而是要能夠從中學會和解,留給後人反思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