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沙龍》伸張正義?權力鬥爭?撼動香港世代的「六七暴亂」 紀錄片 《消失的檔案》

2016-08-14 13:53

? 人氣

1966年,中國掀起文革浪潮,「愛國」風氣也吹進英國殖民的香港,而香港左派分子在1967年開始發動罷工示威,最後甚至製造炸彈攻擊,長達8個月的動亂期間,共造成51人死亡,最後5000多人被逮捕,其中超過2000人被判刑,不過英國殖民政府之後也改變施政方向,使得這起「六七暴動」成為香港發展史上的重要分水嶺,而龍應台文化基金會13日在台北市空總創新基地舉辦「思沙龍」講座,首度播放講述這段歷史的紀錄片《消失的檔案》(Vanished Archives),並以此探討現今掀起改革浪潮的香港如何尋找新方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香港「六七暴動」期間,群眾在香港總督府外示威抗議。(人文影像工作室提供)
香港「六七暴動」期間,群眾在香港總督府外示威抗議。(人文影像工作室提供)

耗時4年蒐集資料 完整呈現事件始末

由於香港回歸中國後,有關「六七暴亂」的資料所剩無幾,長達8個月的重大歷史事件,只剩下21秒的紀錄檔案,因此《消失的檔案》導演羅恩惠耗時4年蒐集資料,透過紀錄片完整敘述這起重大事件。片中包括當時工人及學生走上街頭,在香港總督府外遊行示威的歷史畫面,動亂期間的報章雜誌報導,穿插動亂參與者的內心自白,讓後人能夠清楚認識整起事件的來龍去脈,以此反思現今掀起革命浪潮的香港要如何推動改革,走上正面且更好的道路。

香港「六七暴動」期間,抗議群眾在香港總督府外遊行示威。(人文影像工作室提供)
香港「六七暴動」期間,抗議群眾在香港總督府外遊行示威。(人文影像工作室提供)

「六七暴亂」最初受到澳門「一二三事件」激勵,當時的葡萄牙殖民政府因遲遲不准予氹仔居民辦學而建設學校,引爆警民衝突,但在中國支持左派改革的情況下,葡萄牙政府最後低頭,此事鼓舞了香港左派分子。1967年4月,位在香港九龍黃大仙區新蒲崗的造花工廠發生勞資糾紛,最後談判不成,資方便直接解僱勞工。左派分子趁機介入,煽動工人罷工並到香港總督府外示威遊行,甚至在總督府外牆張貼抗議大字報。

香港「六七暴動」期間,示威群眾在香港總督府外張貼抗議大字報。(人文影像工作室提供)
香港「六七暴動」期間,示威群眾在香港總督府外張貼抗議大字報。(人文影像工作室提供)

由於動亂持續擴大,英國殖民政府5月初宣布實施宵禁,但情勢卻愈來愈緊張,群眾放火燒毀巴士,破壞汽車,連民宅也受到波及,而黃大仙公務員宿舍更在一天內被縱火3次,普通公務人員及眷屬都成了暴民的攻擊對象。另外,左派分子在實施宵禁的隔日成立「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鬥委會),擴大吸收參與者及煽動鬧事,而在一場警民衝突中,1名13歲理髮店學徒陳光山不幸被石頭砸中,送醫不治身亡,但陳光山的死與警方無關,結果卻被左派刻意操作宣傳,使得衝突持續擴大。

中國官媒發動文攻 支持六七動亂

另外,中國政府則把香港動亂,定義為英國聯手美國帝國主義來反對中國,並向英國嚴正抗議,並要求英國必須停止這類「法西斯主義」的行為,同時透過官媒《人民日報》社會來鼓勵香港左派分子起義,而港澳工委新聞戰線書記、公開身分為《文匯報》總編輯的金堯如,以及《新晚報》總編輯羅孚等人也左右輿論,持續煽動民間支持左派改革。當時的英國駐香港總督戴麟趾(David Trench)承受巨大壓力,同年6月以養病為由返回英國,談判事務則交由助理姬達(Jack Cater)負責處理。

除了號召工人進行大罷工,鬥委會也進入校園吸收年輕世代加入革命,前香港共產黨地下黨員、學友社主席梁慕嫻在紀錄片中坦言,當時沒有獨立思考明辨是非,且受到電影《青春之歌》女主角林道靜的影響,一心想要投入共產黨,因而參與「六七暴亂」。整起事件在7月爆發警民槍戰進入衝突高峰,左派分子也開始自行製造炸彈,而英國殖民政府則在8月藉由航空母艦「堡壘號」(HMS Bulwark)停靠香港時,出動航母上的直升機直搗左派巢穴。

香港「六七暴動」期間,中國北京當局透過人民日報社論表達支持立場。(人文影像工作室提供)
香港「六七暴動」期間,中國北京當局透過人民日報社論表達支持立場。(人文影像工作室提供)

紅衛兵衝進使館 英外交官被毆

英國殖民政府的作法惹怒中國境內的「紅衛兵」,他們衝進英國駐中國代辦處,時任代辦處最高負責人霍普森(Donald Hopson)表示,將近5000人衝進代辦處,並對英國外交人員拳打腳踢,最後警方趕到現場才獲救,而代辦處最後也被群眾縱火付之一炬。另外,香港商業電台主持人林彬則因發表反左派言論,在上班途中被左派分子攔下座車,放火燒成重傷,最後送醫不治身亡,而該事件也成為「六七暴動」的指標性事件之一。

香港「六七暴動」期間,左派分子充滿毛澤東思想。(人文影像工作室提供)
香港「六七暴動」期間,左派分子充滿毛澤東思想。(人文影像工作室提供)

隨機炸彈攻擊 一對姐弟成冤魂

另一起指標性事件,即是左派分子開始到處發動炸彈攻擊,包括大眾運輸、政府機關及民宅都成了攻擊目標,,其中一起爆炸案發生在角北清華街的T字型車道,造成一對7歲與2歲的姐弟身亡,由於左派不顧社會安全的極端行徑,讓民眾態度開始轉向,英國殖民政府也藉由輿論反攻,指責左派是造成社會不安定的禍源。周恩來更在12月表態,要求左派分子停止炸彈攻擊,成為壓垮左派的最後一根稻草,歷時8個月的「六七暴亂」宣告結束。

前港共黨員道歉 「六七動亂」留給後人反思空間

「六七暴亂」成了香港人心中難以抹平的傷痛,當年超過5000人被捕,其中2000多人鋃鐺入獄,包括數百名未滿21歲的「少年政治犯」,而這起事件也對香港親中派造成重挫,不過在香港回歸中國後,這段歷史似乎刻意被淡化且扭轉,當年的紀錄檔案只剩下21秒畫面,當年鬥委會主委楊光在2001年更獲得香港特區政府頒發「大紫荊勳章」,此舉被視為中國對「六七暴亂」的一種「肯定」,但也引發香港人民的一片撻伐。

回想「六七暴亂」,部分人士認為當年投入革命行列,是為工人伸張正義,反對殖民主義,但也有人反省過後,認清這是中國權力鬥爭的一環,梁慕嫻就承認自己當時未審慎思考,對動亂期間受影響的人表達歉意。當年曾是「少年政治犯」的火石文化公司創辦人石中英則強調,提起「六七暴亂」這段歷史並不是要香港人去記恨,而是要能夠從中學會和解,留給後人反思的空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

簡恒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