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快訊
20171031-SMG0035-快訊小紅條兒

劉性仁觀點:給孩子一個客觀的史觀吧

2019-08-04 07:10

? 人氣

教育部通過新課綱,將把中國分域放在東亞架構下呈現,被外界質疑「去中國化」,筆者提出歷史新課綱對台灣造成的損失,值得省思。圖為去(2018)年台灣文化與教育研究學會召開「反對去中國化歷史課綱」記者會。(資料照,陳明仁攝)

教育部通過新課綱,將把中國分域放在東亞架構下呈現,被外界質疑「去中國化」,筆者提出歷史新課綱對台灣造成的損失,值得省思。圖為去(2018)年台灣文化與教育研究學會召開「反對去中國化歷史課綱」記者會。(資料照,陳明仁攝)

教育部已通過的12年國教高中歷史課綱,改分成台灣、東亞及世界等3個分域,並將中國分域放在東亞架構下呈現,因此被外界質疑去中國化;課綱出來後,對於各出版商也是一項約束及指導力量,爭議內容眾多,值得省思。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實際上,12年國教歷史新課綱調整,乃係蔡政府執政後的首要任務,記得當時行政院長林全第一號行政命令就是迫不及待地宣布廢除「歷史課綱微調」,顯見歷史課綱對於民進黨執行去中國化有多麼重要,對於選舉及台灣未來發展希望能夠趕快改。

高中歷史新課綱爭議仍在,其爭議包括從編年史改為主題式討論、中國史部分主題納入東亞的大脈絡討論、課程恐變得支離破碎可能讓學生難以完整吸收、台灣與中國大陸民族和文化都沒有關係;但也有教育工作者認為,現在是全球化時代,把中國史放在東亞、全球的脈絡來看,反而有助開闊視野。教科書爭議一直存在,泛政治化及選舉操作跡象明顯,是否在此時此刻時刻實施恰當,造成台灣內部分裂,殊值探討。

首先,課綱影響各出版商編寫教科書的方向,倘若課綱太偏頗或選擇性的選取將不利於孩子客觀周全全面認識,將孩子們的認知導向錯誤,因此課綱實不能不慎。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即將上路,上任後首度出席的教育部長葉俊榮表示,新課綱以核心素養為中心,擺脫了課本、文本中心的思想。(教育部提供)
教育部長葉俊榮曾表示,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以核心素養為中心,擺脫了課本、文本中心的思想。(資料照,教育部提供)

其次,台灣原住民族和中國大陸究竟有沒有關係?不是主觀情緒認定,而應當讓歷史和民族學說話;再者台灣是海洋民族,與地理因素有關,但文化是否和大陸文化與中華文化有所不同,恐怕由文化及生活方式決定;另外,以多元文化徹底取代和消滅中華文化更是偏頗認識,畢竟文化間相互包容和相互理解。

平心而論,就中華民族整體角度來看,台灣早先移民大多數是來自大陸福建的泉州、漳州的閩南人,客家人的祖先則是來自廣東的梅縣一帶,而1949年來台的則是來自中國大陸各地。目前居住在台灣的人民有超過98%以上的祖先都是來自大陸。大家都是黃皮膚、黑眼睛,同屬中華民族,這是一個客觀的歷史事實。

令人憂心的是,外界普通認為蔡政府操作去中以助大選;但倘若選擇方向是訴求台灣地位未定論,從法理角度否定中華民國對台灣治理的法理基礎和與中國沒有關係,這是否會觸碰到兩岸法理台獨之危險邊緣,這也不無疑問。

至於中國國民黨過去治理經驗,是否全盤否定,恐流於朝野意氣之爭,讓高中孩子提前進入朝野鬥爭漩渦中。

可以預見歷史新課綱對台灣的損失甚大包括:

一、自動放棄中華文化及歷史的詮釋,日後學子對於中國五千年歷史將缺乏知識基礎及對話根基

二、使台灣學子對於歷史的整體性及時序性缺乏認識而變成以主題式為主的片面理解

三、以當代台灣中之外來政權而去除台灣在中華歷史中的關係

四、將台灣史與中國史對立起來不符合史實

五、從東亞史的角度看台灣正好突顯中華民國在國際上的弱點與無助

六、降低學分使考試引導教學導向的台灣教育日後對歷史將更不為重視

七、對於歷史事件及人物之因果關係未來將產生極為嚴重的缺漏

總之,我們何苦將高中孩子提前拉進朝野鬥爭的漩渦呢?何苦替孩子選擇主觀片面記憶而非提供全面完整史觀,讓孩子們思考判斷而非主觀引導,課綱爭議難解,可憐高中孩子將身處在無可選擇及扭曲的歷史觀中。

當台灣的歷史課綱變成小學完全不碰中國史,國中只唸兩學期的中國史,高中要刪中國史、改為主題式探討,這種歷史、語文論述下的變化,不只會使學生對歷史人物及朝代間的延續傳承的意識認識的模糊化,這些後遺症值得學子、老師、家長及全體台灣民眾共同思考之。

*作者為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