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政府公告將自今年8月1日停辦陸客自由行:臺灣觀光業者與有意來臺參訪的大陸朋友們可謂哀鴻遍野。然公告中「鑒於目前兩岸關係」,自然不是水乳交融,原因為何?或謂臺灣反送中,又稱不能同胞當錢包,然筆者以為,應有更深的歷史思索,容有淺見分享。
首先,或謂:自由行不如陸客團給臺灣的邊際效用大云云。證人必須親見親聞,就用筆者與自由行陸客對談經驗為例:五年前筆者前往花東,碰到來自東北的自由行情侶,他們帶著日系的名貴相機,並稱來台希望吃好的館子,不要夜市售價不問;且要到光華商場帶一套繁體字的灌籃高手漫畫與蒐購體育用品等情。試問:這樣的購買力,無論美食或商品,豈是「陸客團」集體活動,能夠一一參與,實惠又豈能相提並論?此其一。
其次,或問:這次自由行停辦「客觀效應」為何?舉隋文帝平陳為例:大臣高熲(音:窘)提議:「我們可以趁陳國收割作物時,作勢進兵,必會干擾其農時,且如是者三,必疲其軍士,麻痺戒心,屆時傾巢而出,大軍渡江,必可成功;且南人蓄積財物於房屋而非地窖,差人縱火,等其重建後,再次破壞,不出數年,財力必竭。」於是陳國,自此疲蔽。
承前,前面的景象,若想想共軍軍機與軍艦,繞行臺灣領空與海域,是否似曾相識?停辦自由行,自不能與焚燒積聚相比,然旅遊業若自由行客源一斷,必定血本無歸,與全然付之一炬,相去何幾?此其二。
再者,或問:這次北京政府停辦自由行「主觀動機」為何?舉兩範例:漢景帝時匈奴王唯徐盧等五人來降,景帝要給他們封候,獎勵未來的叛降者;但周亞夫反對,認為此例一開,不是叫臣子都可以背叛主上?且前開隋陳關係,征討陳國的原因有三:「一、大吞小;二、有道伐無道;三、納叛臣蕭嚴,我方有征討憑據。」等語。
承前,日前香港反送中事變,方興未艾,然我方稱考量要收納遭政治迫害的港人;對照前開傳統中華思維,「招降納叛」不為人所喜,更為戰爭發動的口實;退步言之,姑不論北京觀感,若戴口罩的「民主」人士,在臺灣如法炮製,難道不會給我方帶來禍患?無怪乎,北京要停辦自由行,此其三。綜上三者,簡言之:經濟實益、統戰作為、以直報怨,才有此番停辦自由行,我方窘境,惟人自招啊!
最末,也以歷史故事做結:前開周亞夫因外戚與叛臣封侯,與景帝意見相左,周君辭去丞相,景帝設宴款待周君,準備好一大塊肉,卻不給餐具;周君向侍者要筷子,後不得要領,免冠向景帝謝罪。景帝不悅地說:「不滿足又蠻橫的人,不適合做少主臣子!」君臣關係破裂,一代名將也不得善終。承前,正如景帝情境式提點,北京政府無預警廢止自由行,不也是「給了肉,不給筷子?」試問:誰在陸賺錢,返臺中傷陸人?誰受盡實惠,卻支持獨派?聰明的臺人為國計民生,實應琢磨琢磨,推敲推敲!
*作者為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