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只提200億的「水」來救勞保即將破產的「近火」真的可以嗎?

2019-08-06 06:10

? 人氣

作者指出,雖然提高基金的經營績效是遠水,但只要快速拉升基金的淨值,如此「遠水」何以救不了「近火」呢?。圖為勞保局外觀。(資料照,Google Map)

作者指出,雖然提高基金的經營績效是遠水,但只要快速拉升基金的淨值,如此「遠水」何以救不了「近火」呢?。圖為勞保局外觀。(資料照,Google Map)

聽到有人對於筆者先前投書的內容不以為意,還洋洋灑灑為文論述了一大堆不可行的「理論」,驚惶之餘,心想若不澄清視聽,恐怕以訛傳訛的下場,將會貽禍無窮。該怎麼說呢?首先,批評者先舉一個財經領域的專有名詞─完美市場。筆者懷疑批評者應該是將「效率市場(Efficient market)」搞錯成「完美市場(perfect market)」了(「完美市場」是另外一個完全不搭嘎的名詞)。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效率市場」乃是由尤金·法馬(Eugene Fama)於1970年提出的一個經濟學說,是金融學中最重要的七個理念之一,其定義是:如果在一個證券市場中,價格完全反映了所有可以獲得的信息,那麼就稱這樣的市場為「效率市場」。此一論點因為假設市場價格已能自由地根據有關信息而變動,而且證券的相關訊息已能充分地披露和均勻地分布,使每個投資者在同一時間內得到等量等質的訊息。

是以,投資者在買賣股票時均會迅速有效地利用可能的訊息,所有已知可以影響市場價格的因素都已經充分反映在商品的價格上面,因此,股票的技術分析是無效的。批評者竟然將誤植的「效率市場」解讀成「真實世界中,法人可以控制公司,與內部人先瓜分最多好處;金融工程搶毫秒之差又瓜分剩下好處中的絕大多數;接著才是靠著財報與長期分析的投資人搶下最後績效,剩下一般大眾等則是被宰割的對象,多數須認賠出場」這種結論。難道他在暗示我們的基金操盤人就如同一般大眾這種等級,是屬於「被宰割的對象」?就算他真的很詬病這些基金操盤人的操盤績效十分不堪,後面我們還會提出國外早已行之有年、具體可行的基金投資營運方式,風險低、績效高,何樂而不為呢?

其實像勞保基金跟退撫基金都是同樣性質的問題。因為筆者較熟稔於退撫基金的制度,所以底下的試算結果,將以退撫基金來舉例說明。茲以一位大學學歷的教師,若同樣在工作了30年後退休,依現行提撥費率12%來計算,再與屆時若提升到18%時做比較。12%時,退休後只領了7年即領完,然而提高至18%呢?只是多延緩5年而已,收效不大。反觀,要是績效能從現行的約莫3%,提升至7%的話,將可以領到退休後的第29年才告罄。足足比單方面提升提撥率(由12%提高至18%)還要多了22年。試問:提撥率與基金績效,孰重孰輕呢?而今,政府挹注的金額(如勞保的200億)正像此試算中的提高提撥率。所以,僅僅投入200億到破洞這麼大的勞保基金裏頭,能起多大的作用?以勞保基金大約3%的年化投報率來說,屆時新投入的200億元,將只為即將破產的勞保基金創造出每年約6億元的收益。這種掩耳盜鈴式的「補救」,真的對勞保基金有什麼太大的作用嗎?還說200億挹注勞保不是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