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國道收費方式政策性的改變,是在扁政府任內,包括政府約聘雇爆增也在扁政府,因為當時推動政府精簡方案,林萬億表明要檢討約聘雇制,不知心中有沒有一絲尷尬:這個前朝「錯誤」,一推就推到了扁朝,蔡政府能不概括承受嗎?
就在林全與社運團體溝通後,立刻就發生高教工會等勞工團體,在勞動部前抗爭衝突事件,爭的是提高時薪。所謂有一就有二,有二難免會有三,面對衝突,勞動部的說法是「九月召開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回應社會期待。」這句話,大概沒有太多想像空間,理應符合勞工團體的抗議訴求,否則如何回應社會期待?早前拒絕與蔡政府協商的企業界,又會如何面對排山倒海而來的爭勞權壓力?他們的壓力,又會有多大力度「回饋」蔡政府?還有,從來沒有停止抗爭的學習型助理納保爭議,政府也不能假裝看不見。
創造錯誤惡循環的政府,民調難拉升
凡此種種,或許蔡政府可以用這句話寬慰自己:能用錢解決的就不是大問題,那麼土地徵收爭議又該做何處理,南鐵東移案,林全當場應允「土地徵收應該是最小徵收為原則,能不徵收,就儘量不徵收,國內土地徵收引起那麼大的爭議,就是因為我們的土地徵收制度不圓滿。…南鐵案我要研究一下,看程序上是否還來得及?」這話一說,南鐵東移案即使通過內政部都委會,看來行政聽證勢不可免,未來土地徵收相關法規是否要修?其他個案的環保抗爭又該如何解?
溝通的誠意是基本功,當誠意成為「照單全收」,溝通就可能成為「解決一個問題,製造更多問題」的開始,從華航到國道收費員,蔡政府的溝通模式已然宣告全民埋單時代來臨,在這個「困經濟」的時代,政府出手一應全包,或許也是一個辦法(儘管多數經濟學者未必同意),就是無法避免得由納稅人共同承擔,包括企業主也得「共體時艱」,至於因此創造的龐大國家財政負荷或債務,套用林萬億的話,反正還有下一任政府必須「概括承受」,唯一確信的,反覆創造「前朝錯誤概括承受」惡循環的政府,不可能因此提高民調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