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從黨務改革看國民黨身上的五種怪病與治療方式

2019-08-10 05:40

? 人氣

國民黨是一個把「冷靜、理性、穩定、和平」當成核心訴求的政黨,這恰恰喪失了行銷吸引力。在歷史上,群眾的瘋狂是一種常態,而知識份子冷靜、冷漠也是一種常態,然而,真正驅動大型變革的,恰恰都是那些讓知識份子也願意為之捨生忘死的瘋狂時刻。同盟會革命如此、國軍抗日如此、共產黨打敗國民黨也如此、蔣經國走過風雨飄搖也如此......國民黨真的不要再呼籲大家冷靜,而是要努力找出那些「讓知識份子無法再壓抑的奮鬥目標」。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第三:人才構面(成立以「議題認同」為基礎的次級黨員組織)

現有政黨有兩種劃分黨員黨籍的方式,一種是戶籍,第二種是工作地,但這是一種極度過時的組織型態,第一:誰說戶籍在台中的黨員,必然會在台中生活而非跑到台北工作?第二:為何假設在台北文山區工作的年輕人,他會跟其他久居文山區不同年齡不同興趣的黨員產生交流跟認同?假設一名科技業年輕人興致沖沖的「參與黨務」,進到某個國民黨區黨部看到一群白髮長者在搞慶生會跳韻律舞,不但年輕人尷尬,恐怕長者們也不自在,那年輕人還願意去第二次黨務活動嗎?

不妨想想為何Facebook的數位行銷投放平台,會使用「興趣、年齡、行業、按讚的粉絲專頁、出沒地點、使用的手機類別、旅遊地點」等行為變數來作為投放設定的選項?在城市化、人才遷徙、產業變遷的過程中,早已出現「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現象,「共同興趣」才是劃定受眾分類的正確方式。

澳洲4日通過的新法案,如果社群媒體公司未能「迅速」撤除暴力內容,將面臨年度全球營業額10%的罰款,高層主管也會被處以最高3年有期徒刑。(Pixabay)
Facebook等數位行銷投放平台,使用「興趣、年齡、行業、按讚的粉絲專頁、出沒地點、使用的手機類別、旅遊地點」等行為變數來作為投放設定的選項。(資料照,Pixabay)

此外,除了Facebook等行銷平台外,延伸視野看一下對岸,我們先放下擔憂跟緊張,客觀看看中國共產黨在各級學校、企業、社會團體成立「黨支部」,不就也剛好確保了黨員可以跟「同興趣、同背景」的黨員交朋友嗎?

反思國民黨在7月7日「反鐵籠公投遊行」的艱難動員處境,再看看近年大型集會遊行通常都是因為「社會議題」的共鳴而動員,參與群眾甚至絕大部份沒有政黨背景,姑且不論其主張的成熟度跟完備度,都應知道「議題動員」的力量只會一次又一次的超越「政黨動員」、「派系動員」、「氏族動員」。

政黨只有透過某種「議題組織」的形式,先把看法主張相近的成員組織起來,才能讓其產生討論、撞擊、合作,甚至是政治行動,再從中遴選有領導力、號召力的成員加以支持,甚至邀請加入黨務或政務工作,也可使黨工各自有專屬負責的社會議題領域,並成為議題組織的輔導員,才能透過一次又一次的活動,加深成員對黨的認同感。

這並非認為以計算選票為考量的居住地黨籍作法需要廢除,而是可以用虛擬議題組織的形式,讓兩種黨員歸屬方式互為輔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