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見一次公民團體就通過一個指示」學者:新政府要更細緻溝通、著重配套措施

2016-08-27 14:01

? 人氣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忠華27日出席「人民直選總統暨台灣民主發展二十週年」研討會。(顏麟宇攝)

政治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忠華27日出席「人民直選總統暨台灣民主發展二十週年」研討會。(顏麟宇攝)

行政院日前召開3次會議與勞工團體談話,並由行政院長林全主持,卻遭勞團批「摸頭大會」,究竟新政府在與公民團體的溝通出了哪些問題?政大社會學系教授顧忠華27日指出,新政府或許「謙卑」,但他們得更了解公民團體不同立場與涉及當事人間的關係,不要見一次團體就通過一個指示,應該做更細緻的溝通,特別著重配套措施有沒有辦法解決問題;不然當溝通出來的政策沒有受到社會認可,反而會有更多問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細緻溝通、配套措施

由李登輝基金會主辦「人民直選總統暨台灣民主發展20週年」研討會於27、28日舉行,會中第1場主題談及公民力量與國家認同,顧忠華指出,公民社會在台灣政治版圖已有一席之地,但新政府還不太了解這些力量如何組織,,因此政府要先克服如何有效跟公民團體溝通的問題。就像洪仲丘事件集合了20萬人,立法院很快就進行相關法律的修法工作,「這就是公民力量透過意志力的展現,對國家政策產生影響力。」

顧忠華也說:「台灣是民主國家要聽民意,但公民社會不是鐵板一塊。」公民社會本身非常多元且有各自立場,政府得更了解公民團體不同立場與涉及當事人間的關係,不要見一次團體就通過一個指示,政府得戒慎恐懼,做更細緻的溝通。如果政府與公民團體溝通的政策沒有相關配套措施,政策不受到社會認可,反而會有更多問題。

因此顧忠華也建議政府,應該成立公民社會研究部門,做更多的研究,來好好了解公民群眾與當事人間的關係。

扁政府想收編公民團體 蕭新煌:我們同一國但不同區

中研院社會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蕭新煌也建議,新政府可以記起2000年至2008年扁政府對待公民團體的失敗教訓,當時政府認為公民團體可以收編,但其實「我們雖然同一國,但不同區,我們態度也不一樣」。

蕭新煌指出,政府該做的不是收編,而是要重視並納入決策,他還稱台下的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你的責任重要」,引起全場笑聲。詹順貴是公民團體力量進入政府體制的代表。

20160827-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蕭新煌27日出席「人民直選總統暨台灣民主發展二十週年」研討會。(顏麟宇攝)
中研院社會所特聘研究員蕭新煌27日出席「人民直選總統暨台灣民主發展二十週年」研討會。(顏麟宇攝)

蕭新煌也不認同林全內閣一次邀請多個公民團體的作法,他認為應該要一批一批邀請,而非一次全部,更不要碰到壓力就立刻回應;此外他也指出,公民社會也要學會怎麼應付政府,因為政府有太多力量要去照顧,「可能我們不要只是反對,說你怎麼違背、食言,而是建議新政府具體可以做的事情。」

蕭新煌說,這樣的作法,一方面可以開示新政府到底能做什麼,提出幾點方便溝通,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政府也有成就感,「否則每天打也不太忍心啦,政府好不容易才起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