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國走不同路 新政府伸張太平島主權不拚軍備

2016-08-30 08:20

? 人氣

如果不靠軍事來伸張主權,我們還能做什麼?內政部長葉俊榮表示,讓太平島成為氣候變遷的觀測站,可在對抗全球暖化的議題上,加強台灣與國際的連結。(總統府記者聯誼會提供)

如果不靠軍事來伸張主權,我們還能做什麼?內政部長葉俊榮表示,讓太平島成為氣候變遷的觀測站,可在對抗全球暖化的議題上,加強台灣與國際的連結。(總統府記者聯誼會提供)

在南海爭端中,台灣一向被認為與中國同一陣線。利用南海判決案出爐之際,新政府除捨棄「U型線」和「固有疆域」等歷史性權利的主權論述外,本也計畫同時宣布將另闢與相關各方就環境保護等「非傳統安全議題」合作之途徑,以與向來在南海以耀武揚威的軍事姿態伸張主權的中國,區別出不同;但我國最南疆的國土太平島,意外被判決為岩礁,國內群情激憤,使得這項政策在判決結果1周後的國安高層會議才完整定調、對外公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提出這項想法的是專攻環境法的內政部長葉俊榮。在民眾情緒稍平息的一個月後,他與科學家、國際法學者登上太平島,在島上放置測量海平面波動的潮位儀,觀測氣候變遷對環境的影響,為台灣在後仲裁時代的南海經營策略揭開序幕。

內政部長葉俊榮(右)帶回太平島的太平水。(內政部提供)
針對南海爭議,內政部長葉俊榮提議與相關各方進行環境保護等「非傳統安全議題」的合作。圖為葉俊榮登上太平島後,帶回太平水。(內政部提供)

以下為葉俊榮日前接受《風傳媒》訪問的整理:

合乎國際法 遵循和平使用、資源共享原則

問:怎麼會想要以軟實力的方向經營太平島?

答:與其講軟性,不如說我們採取的作法都是為了合乎國際法及《聯合國海洋法公約》。國際法規認為維持人類居住及自給自足的經濟生活是島嶼要件,有很強的永續發展概念,掠奪環境資源或強力增建設施都不符其精神。台灣自詡文明國家,對太平島的經營,除維護主權的面向外,應循和平使用、資源共享的原則。

打造氣候變遷觀測站 加強與國際連結

問:為何太平島適合作為觀測氣候變遷的基地?預期達成什麼效果?

答:南沙群島的太平島位於南海的中心點,剛好是越南、馬來西亞、菲律賓、中國、台灣的中間,已有許多科學家在研究全球暖化導致該海域海平面上升的現象,也證實那是最容易探測到海平面上升的敏感海域。

總統府與外交部23日安排國內外媒體親登太平島。(隨行記者團提供)
太平島所在的南海是最容易探測到海平面上升的敏感海域。(資料照,太平島隨行記者團提供)

讓太平島成為氣候變遷的觀測站,可在對抗全球暖化的議題上,加強台灣與國際的連結;而台灣在南太平洋有很多友邦,包括吐瓦魯、馬紹爾群島、帛琉等島國都深受海平面上升的影響,可能亡島,我們不從事大興土木或增加軍事設施等破壞環境的作為,而是觀測大氣與海洋在氣候變遷下的交互作用,也是基於照顧友邦的角度,善盡國際義務,看能不能對人類社會有所警惕或做出貢獻。

當國際社會看到我們關心這些議題,對我們的支持度會比較高,而且會認為我們對這個地方的主權聲索,是和平的、有想法的、合乎國際法精神的。

問:是不是會複製東沙國際海洋研究站的經驗?國際社會的反應如何?

答:這個構想與東沙的經驗有關,但每個地方的條件不一樣,東沙的面積是太平島的3倍大,但土壤、水質等環境條件沒有太平島優良。我們在東沙提供很友善的環境,讓國際學者當作海洋研究基地,已有不少論文發表。在海洋議題的討論中,環境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海洋議題牽涉油氣、魚類等海洋資源探索,背後的精神就是保育、重視海洋的生態環境,這是國際社會能認同的方向。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