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君祖專欄:萬物為芻狗,還有什麼可戀棧的呢?

2019-08-25 05:50

? 人氣

所以,聖人要效法天地,要效法大道,就要去掉刻意區分的框框,去掉眷戀。悟道的聖人是要治理百姓的,他必須把眾民也當作「芻狗」,不要刻意偏私某些人。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悟道的統治者真的能夠愛護所有人嗎?恐怕也很難。依此推論,可以說「男人不仁,以情人為芻狗;女人不仁,以男人為芻狗」。這樣,人就想得開了,對不對?當你盡到了階段性的義務之後,一切都不必再掛懷在心了。

《黃帝陰符經》說,天看似無情,其實大有情,即「天之無恩而大恩生」。可見,天道沒有說特別要照顧誰,完全是自然而然。雖然,有的人倒楣,有的人成功,但這本身就是一種公正。沒有特別區別的態度,反而是造化對人最大的恩德。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道德經》後面這些章節,都建構在前面的逍遙、齊物、養生、人間世的基礎上。人如果做到了這些,才有這樣的一個境界,不會自尋煩惱,一切就都超越了。

為什麼《易經》要講那麼多「時大矣哉」?譬如「時用大矣哉」「時義大矣哉」「時大矣哉」。因為,「時」過去了,一切就不同了。「時」已經過去了,人要是還拘泥於過去,當然會感到痛苦了。《金剛經》說「過去心不可得」,人就要有這種大智慧,把一切看作「芻狗」。

老子提出「芻狗」這一名詞,就是想讓人的心靈有一種正面的超脫。人生在世,只是暫時擁有身體、擁有學歷、擁有人脈等,當人離世的時候,這些不也會成為「芻狗」嗎?誰還永遠記得你呀,對不對?

所以,我們要有這種過客的意識,一切俱往矣!連秦皇、漢武都俱往矣了,你還有什麼可戀棧的呢?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橐龠」,指風箱。在過去,冶鐵的爐子需要鼓風的風箱,家裡燒飯也需要風箱。風箱的裡面是空的,但是拉動起來,就會生風不已。如果風箱是實心的,反而無法送風。這兩句話說,天地與之間,就像一個大風箱。裡面雖然虛空,卻使用不完,拉動起來的風源源不斷。

老子的這兩句話提示我們,人的心量要大,必須像風箱一樣,保持源源不絕的原創力。否則,你怎麼超越呢?如果一直活在過去,你就不見得有未來的開創了。學過道家之後,如果今後有人問你,過去都做過什麼?你就回答:啥也沒做過。這就說明你已經有境界了。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取自公眾號@劉君祖經典講堂)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數」是定數的數。過多言說,反而會讓定數走到盡頭,還不如守住虛空的狀態。

瞭解老子的這個告誡,人就要少說廢話。世人喜歡妄言、誇耀自己或者亂批評,結果讓人覺得此人廢話太多、太愛表現。這在老子看來,是很好笑、很滑稽的。

《易經》中讓人止欲修行的艮卦,第五爻就叫人不要多言:「艮其輔,言有序,悔亡。」意思是,控制好你說話的嘴巴,說出的話要有條理,就沒有什麼可後悔的了。人多言,有時也是衝動引起的,故《易經》頤卦告誡人「慎言語,節飲食」,管好自己說話和吃飯的嘴。多言絕不是好事。我們學了那麼多經典,不少先哲都在提醒人們要慎言。

*作者為中華奉元學會理事長,咸臨書院山長。本文原刊《劉君祖經典講堂》,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