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政治手段外,峰會將改善全球貿易和投資的深層次改革方向瞄向了結構性調整,一些國際機構則嘗試成為改革的推手。IMF總裁拉加德在記者會和多個場合透露,IMF將改革SDR等貨幣工具的配額,讓發展中國家在金融領域更具發言權和代表性。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國主導的AIIB(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逐漸活躍,開始舉起國際金融結構改革的大旗。
安全形勢、反恐以及難民問題則是導致貿易保護的另一尷尬因素。杭州峰會前,敘利亞衝突愈演愈烈,所謂的伊斯蘭國製造的多起襲擊事件震驚全世界,難民潮導致歐洲保護主義聲浪高漲,這些現實問題和經濟全球化休戚相關。
對此公報稱,「二戰以來前所未有的世界範圍的大規模被迫流離失所,特別是由於暴力衝突導致的遷徙,已引起全球關注。……國際社會應根據國際法共同行動應對難民危機的影響、保護需求和根源,分攤相關負擔。我們呼籲加強對難民及難民安置的人道主義援助,邀請所有國家根據自身能力加大對有關國際組織的協助,提升其幫助受影響國家的能力,努力尋找持久解決方案,特別是……應對難民形勢長期化問題」。
公報還特別強調,二十國集團還將在2017年研究移民問題。
G20能否扭轉保護主義浪潮?形勢仍然不容樂觀。
獨立機構「全球貿易預警」(GTA)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僅今年初到8月中旬,各國出台的歧視外國商業利益的措施就接近350項,而貿易自由化措施僅100多項。
該機構監測了G20國家自2008年11月舉行首屆峰會以來在貿易和投資政策方面的變化。該機構得出的結論是,在反對保護主義方面,即便真有什麼進展也是微乎其微。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總是讓人唏噓。一句人際交往的玩笑話是,你跟他談理想,他跟你談現實,你轉而和他談現實時,他卻舉起了理想主義的大旗。
多邊機制的困境和國家利益的衝突,讓我們有理由對杭州峰會「成果」的具體成效持觀望態度。在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和多邊合作機制面臨坍塌的時候,我們期待如同中美兩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問題上做出的聯合決定一樣,使全球治理在有了共識之後展現出更多行動。
本文原刊《BBC中文網》,原標題〈G20記者手記:美麗的理想 嚴酷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