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開打以來,討論川普到底有沒有一套完整戰略者甚多,倒是中共這一邊,決策不透明,習大大也從不發推特,觀察者只能依其遮遮掩掩的經濟數據、少數官員的公開發言、部份公佈的政策與法令來推測,少有人討論中共是否有一套大戰略?卻有人敢直指中共最終必然屈服,也有人逕自判斷中共會笑到最後。
避免和強敵正面作戰
所謂大戰略,按學者林挺生的定義,是指「連結政治與軍事、手段與目的的中介,是一個國家如何最佳地建構自身安全的理論」。中美貿易戰既是某種形式的戰爭,能否在描述中共戰略文化的文獻中,辨認出中共對付美國的打法呢?
1938年5月,抗戰初期,毛澤東發表了《論持久戰》,其持久並非消耗之意,而是認為當時半殖民半封建的中國,面對強大的日本,應以廣大的國土為依恃,誘敵深入,再集中優勢兵力來殲滅運動中的敵人。這項戰略包含了縱深防禦與積極防禦的思考,而其中積極防禦的概念,又有防禦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內線中的外線三組對立面,大意如下:
防禦中的進攻:基本上採取守勢,避免和強大敵人正面作戰,要利用敵軍防禦能力最弱時,施以靈活的打擊。
持久中的速決:戰略上爭取時間,戰術上利用奇襲,施以出奇不意的打擊。
內線中的外線:敵軍壓境時,呈現內線作戰態勢,雖然敵人攻佔了樞紐城市、政軍中心、重要交通線,只不過是點或線,人民戰爭的遊擊戰,仍可利用廣大的國土,針對這些點或線,發動反攻,形成外線作戰。
老毛仍在下指導棋
以上述軍事準則為經緯,如果把「廣大的國土」換成「廣大的市場」、「點與線」換成「個別企業與產業」,觀察美中貿易戰過去一年多來中共的打法,就會發覺老毛與國民黨、蘇修、美帝長期鬥爭實踐所積累出的經驗與戰略思想,一直在指導著中共。
毛主席之後,小平同志登場,仍然賡續積極防禦的大戰略,但創立了和平發展的表現型式,不挑釁、不侵略它國,絕不擴張;戰術上,卻允許發動突然卻短暫的戰役,譬如對越的1974年西沙海戰、1979年懲越戰役、1988年赤瓜礁海戰,都是明證。對俄,從1969年3月珍寶島武裝衝突後一直保持對抗,直到1989年5月戈巴契夫來訪,兩國關係才冰融。
可能是去年12月G20布宜諾斯艾利斯峰會、以及同時的華為孟晚舟在加拿大被捕,才讓中共確認川普要的不只是貿易數字平衡,而是動搖其執政基礎的結構性改革,之後,中共即明顯祭出拖延談判進程的戰略,最明顯的一擊是今年5月初,北京「忽然」把協議草案七個章節中每一項美國關切的「承諾」都刪除!很多人試圖從中共派系高層內鬥來解釋此一行為背後的邏輯,其實,從積極防禦的內容即可看出其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