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代步有益健康,更是無汙染、友愛地球的表現。但你知道嗎,國內單車族越來越多,自行車事故也隨之爆增,根據2018年最新統計,國內造成人員傷亡的自行車事故已多達近萬件,與2011年5219件相較,8年成長率超過80%,期間更有866人因此葬送了寶貴的生命。
「我騎著一部單車,啊啊要到路的盡頭,沒人陪伴我,我卻不寂寞…」只要體驗過鐵馬追風,很少有人能夠不愛上那份自由與愜意。根據交通部所做的「2017年自行車使用狀況調查」,台灣12歲以上每周騎乘自行車人口共計511萬人,家戶自行車更多達1075萬輛,在在創下歷史高峰紀錄。
值得重視的是,不同於一般人「自行車=安全」的印象,騎乘自行車還是有一定的風險。尤其相較多數歐美國家,台灣自行車專用道還不夠普及,影響所及,在國內常能看到自行車騎上大馬路,甚至於騎樓、人行紅磚道上,與大小汽、機車與行人爭道。又自行車不比機車騎士,有必須持有駕駛執照、強制配戴安全帽的限制,殊不知看似自由自在的表象下,魔鬼可能就藏在其中。
(延伸閱讀:大車讓小車成真理?「騎士精神」破滅…自行車事故肇因之首是它)
8年增逾4千件事故 傳統鐵馬仍占最大宗
根據交通部道安委員會的統計,2018年全國造成人員當場或24小時內死亡,以及人員受傷或24小時後死亡(A1+A2)的自行車事故,共計有9464件,不但寫下連年迭創新高之後的新記錄;更較有正式紀錄以來,即2011年全國累計5219件自行車事故,短短8年就增加了4245件,成長率高達81%。
進一步分析衍生事故的自行車種類,最傳統的「全人力腳踏車」因數量仍占絕對優勢,在整體自行車事故中也占最大宗。 例如據統計,2013年人力自行車事故6262件,占所有自行車事故7016件比例89.3%;2017年人力自行事故雖然也有6169件,但在所有自行車事故8196件中的比例,已縮減至76.1%。
惟為提升自行車的行駛效率,近年電動輔助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相繼問世,而在電池提供電力的加持下,電動自行車與電動輔助自行車最高時速均可達25公里。然而十次車禍九次快,電動自行車速度較全人力自行車大幅攀升雖好, 但安全設備與注意未能同步升級,最後的結果就是事故風險也將隨之倍增。
數字會說話!2013年全年電動自行車事故共計606件,至2017年已增至1508件,5年成長1.5倍;保留腳踏板設計,外型與一般自行車激似的電動輔助自行車事故,同期事故量更從148件激增至429件,5年成長達1.9倍。
如果你以為自行車衍生的事故,多半應該不過只是皮肉之傷,可能就太小看自行車事故的殺傷力了!因為,只要是被交通單位列入統計的交通事故,哪怕最大責任肇事車輛是自行車,都代表該事故已然造成人員生命的損傷。
交通部道路安全督導委員會的統計也證實,近8年來,共計有866名國人在自行車事故中喪生、8萬3831人受傷,即平均每3天就有近1人因自行車事故賠上寶貴生命,另每天至少有29名自行車騎士快快樂樂出門,最後卻因負傷被送進醫院,無法平平安安回家。
由此可見,騎乘自行車就跟駕駛其他機動車一樣,應確實奉行各項交通與安全守則!人們若視騎乘自行車為「純休閒」、「完全娛樂」,這樣的想法不僅太過天真,到頭來親嘗樂極生悲的苦果,恐怕也是遲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