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肝新藥無疑比傳統用藥好,問題在政府付不付得起!」台大健康資料研究中心博士蒲若芳一語道破,藥價給付的評估,不能光看表面上藥價的高低,而應從成本效益考量。C肝病友林錦堂也說,他花了40年與C肝奮戰,歷經2次傳統治療失敗,期間光是健保給付的檢驗費用就高達數百萬元,若早有新藥一次治癒,對病人及國家都將是雙贏。
目前全球共有3家跨國藥廠,針對不同基因型C肝患者生產了4款全口服藥物,每個療程定價30多萬元至100多萬元不等。從小老百姓的眼光來看,確實貴得嚇人,但對藥廠來說,這是他們耗費數十年心血,歷經基礎研究、動物實驗、人體試驗,不知「燒」了多少錢,好不容易才研發成功的新藥,藥價只是反映成本及合理利潤,絕非外界所稱的暴利。
醫療檢驗費用、時間、治癒率、社會成本...
台灣肝臟研究學會理事長簡榮南表示,傳統干擾素+雷巴威林C肝治療組合,每個療程約23萬元,定價看似比新藥便宜,但治癒率只有75%,更別提患者接受治療過程中,常因嚴重副作用無法正常工作、生活消耗的社會成本;更甚者,因採傳統治療失敗的機率不低,研究顯示,國內每個C肝患者從診斷到死亡,平均至少要花費50萬元醫療費用,也都得健保買單。
簡榮南說,或許有人覺得「國家型C肝防治計畫」慢慢再談不用急,殊不知國內平均每年都有1.5萬人死於肝病,生命的消逝是不等人的。另據捐血中心研究,國內每年平均還會有7000名新增的C肝病患,而基於「治療就是最好的預防」,唯有鼓勵患者盡早完治,C肝病毒才有在台灣根絕的一天。
中研院主任秘書梁啟銘認為,只要政府確認C肝新藥是「國家型C肝防治計畫」不可或缺的悍將,給付問題還是可以透過各種方式設法解決。例如台灣市場太小,但可以結合日、韓等跟台灣國民所得差不多的國家,一起跟藥廠談判藥價;將C肝視為天災,鼓勵企業透過捐款共襄盛舉;由政府編列國防預算支應;或依患者經濟能力,一般民眾負擔部分藥費,貧困者由政府全額負擔等…,總會有辦法可想。
林錦堂更分享,他不但有美滿的家庭,公司還有900名員工,所以這些年他一直告訴自己:「為了這900個家庭,無論如何我都不能倒下去!」因此,早在干擾素納入健保給付之前,他就自費治療,無奈治療了2次、共花了250萬元都失敗,那種煎熬與痛苦,非一般人所能想像。
直到去年5月,林錦堂透過肝基會得知有全新的C肝口服新藥上市,且治療率超過9成,林便立即再度自費接受治療,結果用藥才3個月,醫師就告訴他:「血中已測不到病毒,你畢業了!」令他當場喜極而泣,更暗自下定決心,希望以自身故事力推國家型C肝防治計畫早日上路,讓更多病友都能擁抱彩色人生。
醫師公會:恐擠壓健保總額 目前無法支持納入
不過,相較於多數肝病醫生及病友的支持態度,醫界對所謂的國家型C肝防治計畫,仍不乏保留的態度與聲音。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就指出,在C肝新藥預算來源確定前,考慮其金額龐大,恐擠壓健保總額,排擠其他醫療服務等因素,目前無法以公會立場支持C肝新藥納入健保給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