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政府打房非居住正義

2016-09-23 06:00

? 人氣

愛國者二型飛彈現身台北市區,與後方豪宅大樓形成有趣對比。(蘇仲泓攝)

愛國者二型飛彈現身台北市區,與後方豪宅大樓形成有趣對比。(蘇仲泓攝)

財政部和巢運一直認為台灣房價太高是人民買不起房的關鍵,殊不知會房價有高有低才是正常的社會,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很多人努力一輩子就是希望能住的舒適,而政府從打房從奢侈稅、實價登錄、嚴格控管貸款額度、提高房屋稅、地價稅、到最近通過的房地合一稅,不但重挫台灣的內需市場,讓台灣的年輕人陷於低薪的苦勞階級惡夢,更會加重台灣貧富不均,加速資金外流,這不是居住正義,相反的這將是國家的災難,人民的噩夢。

政府的打房和之前的証所稅讓台灣資金連續連續19季外流,總外流資金超過5.8兆,尤其是政府的連續打房政策,不但使買賣雙方成交困難,更使不動產資金流出海外每年超過一兆以上。食衣住行,住宅市場是占1/4內需,政府打房措施讓內需持續萎縮,這將使得台灣逐漸走向均貧化。像原本靠個人努力就可賺到錢的房仲業、房貸從業人員、室內設計師、搬家工、裝潢工、木工、代書還有從事不動產銷售的業者、泥水、家具....大家薪水都只剩政府打房前的三成到四成,公司倒閉的相當多,相關從業人員生活艱苦,年輕人在面對雇主薪水不漲時,原可選擇轉換工作跑道、自行創業、現在卻只能從事低薪的苦勞工作,勉強求得溫飽。

台灣的人民擁有不動產比例以家戶比算佔全台80%,是世界最高,政府卻一直打著要讓房價下跌,年輕人買得起房子,這不但是違背大多數人民利益,更嚴重傷害台灣內需市場,尤其是最近通過的房地合一稅不但有重複課稅的違憲疑慮,也使不動產不再具具備保值和投資的功能,這樣的政策將使資金加速外流,內需市場百業蕭條,實施結果絕對比當初證所稅實施對台灣傷害更大,屆時年輕人薪水至少會下滑一成以上,當他們發現台灣薪水越來越低至少50%以上年輕人都會想到國外工作,而台灣會變成一個可怕的均貧之島,而且政府持續打房現已造成許多社會問題,讓很多中小型建商惡性倒閉,買預售屋的人很多花了畢生辛苦積蓄,房屋蓋到一半建商卻跑了,眾多買房族求助無門,這些情形都讓人覺得很難過和悲哀。

解決年輕人居住的問題,我認為不是打房,畢竟台灣有45%的勞動人口薪水是三萬不到,這些人扣掉生活開銷,連吃飽都很勉強,更遑論讓這些人買得起房子?這些人看不順眼有錢者,自己又吃不飽餓不死,有相當大的被剝奪感,這才是主要民怨所在。

我認為政府是不應該打房的,正常社會本來房子就該有高有低的,一個社會要讓買得起房的人願意把資金留在國內,可以買到想要的房子,而讓這群弱勢族群也能受到好的照顧,自然可以平息民怨。

大部分的弱勢族群是以租房為主,我建議租屋政策可以讓月租3萬以內的屋主免稅,因為這些房子是租給弱勢族群的,這政策的優點是讓月租三萬以下的屋主可以讓租屋者放心設籍申請租屋補貼及年底申報租金扣抵所得稅,弱勢族群立刻每月可以減少幾千元開銷,而且會讓更多屋主有意願租屋給弱勢者,讓弱勢族群真正受照顧,這政策對政府而言,在租金收入減少部分,由於多數人不申報所得,政府本不易收到這部分稅收,所以對稅收減少影響有限,相對的屋主若願意釋出更多房子給弱勢族群居住,政府就可以大量減少蓋社會住宅,結省大筆經費,也能有更多錢照顧弱勢。

讓人人有房住,有錢的人可以根據需要來買到想住的豪華宅,沒錢的人也可以租到合適的房子,受到適當的照顧這才是真正的居住正義。

*作者為自由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