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眾造勢不同於室內演講,話在精不在長
馬英九是按表操課的模範生,主辦單位要他幾點到就幾點到,要他講幾分鐘他就備多長的稿,就像二千年連宋扁之爭,選前國民黨要他公布民調,他就傻傻地念出來,國親兩黨敗選這筆帳又掛他頭上了。
但馬英九終究是選過兩任首都市長、兩任總統的人,對選舉造勢必有的「變數」理當非常清楚,不論早到晚到候選人進場就是關鍵時刻,其餘站台者不論多大咖,只能是襯紅花的綠葉;他要做的事不是澄清自己的政績,而是肯定韓國瑜的能力,群眾嫌他政績數據落落長,聽不下去,換一個方式,馬英九若帶領喊口號「你愈黑我愈挺」,或者「韓國瑜(馬)─凍蒜(群眾)」,喊多久,場下群眾大概都不會不耐煩,偏偏這可能正是馬英九不擅長的。
馬英九的好處是,規矩定出來,要他脫格的可能性近乎零,即使韓粉讓他錯愕,再邀請一次,但為國民黨團結故,他還是會站上台,不過,萬萬要學聰明點,群眾造勢不同於室內演講,主辦單位給三十分鐘講話,頂好連十三分鐘都不要,三分鐘呼完口號得了,更不必為此感傷,江山代有才人出,政治上,一時風一時雨,各領風騷能幾年?
對韓國瑜而言,競選總統的是他,當選與否,國民黨再痛,痛不過必須承擔的當事人,「黨內團結」的主動權當然在總統參選人,小風波是否隱藏大危機?韓國瑜當回事,那就是一件事;韓國瑜不當回事,認為韓粉票多,頂得過大選,馬英九的顏面確實不必掛懷。韓國瑜要自問的是:選情真能讓他這麼自信嗎?
民進黨蔡政府倒可好整以暇,未來四個月,不必急躁,坐等韓粉噓走他們不待見的「曾為領袖」,就可穩坐釣魚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