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還有人斷言,韓國瑜的聲勢已經一蹶不振,拉不回來了。可是新北市一場造勢號稱35萬群眾,韓國瑜的聲勢復振,他本人也「還魂」了(借用某教授用語,他是因為韓口出「他奶奶的」而如此認為)。然而,這樣的選戰能支撐多久?
《孫子‧勢》善戰者能擇人而任勢。任勢者,其戰人也,如轉木石。……善戰人之勢,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
〈勢〉篇的要旨在「任勢勝形」四個字。它的前一篇是〈形〉,〈形〉篇講求先佔有利地位,取得位能優勢,對戰時乃能「若決積水於千仞之谿」。然而,戰爭不可能哪一方永遠先佔有利地位,當你處於位能劣勢,難道就此認輸了嗎?那時候就要「任勢勝形」,用動能勝過位能。(位能/動能比喻,借用物理學觀念)
但是,任勢要做到「如轉木石於千仞之山」:古時作戰運用滾木擂石,那些木、石可不是動員眾多人力推上去或拖上去,必須用「轉」的,才不至於將軍隊的力氣耗費在推/拖木石上,而減損了臨陣殺敵的戰力。也就是說,所謂「任勢勝形」,必須戰術靈活、奇正相生,才能掌握主動,讓對手無法捕捉主力,然後形成局部優勢,取得勝利。
韓國瑜面對蔡英文事實上居於「下位」:執政黨對在野黨、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之外,去年九合一選舉之後的政黨優勢也因蔡英文主控了「反中」議題而顛倒,此所以韓國瑜的「形」愈趨不利,乃只能用造勢大會來挽回聲勢。
9/8一場大型造勢確實幫他扳回一城:聯合報隔日公布的民調,「三腳督」情況下已經能夠三足鼎立。但是,那樣的大型造勢卻非孫子兵法所說的「任勢勝形」,而是在第一大城市、各路人馬使盡動員力量而造成,那是將滾木擂石「硬拖」上山,雖然還是很有威力,可是如果只有這些「工兵」,而沒有具備殺敵致勝能力的戰鬥部隊,難道真的就靠「三支穿雲箭」打贏這場選戰?——唐朝名將薛仁貴「三箭定天山」,那是一個人擊敗十萬突厥大軍的傳奇,韓國瑜一再用此典故,豪情可嘉,卻不禁令人擔心「難道他真的相信他可以辦到」?
再回頭看孫子兵法〈勢〉篇,開宗明義的重點是: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鬥眾如鬥寡,形名是也;三軍之眾,可使必受敵而無敗,奇正是也;兵之所加,如以碫投卵者,虛實是也。
簡單說,軍隊要有編制,才能分層指揮,才能靈活作戰,才能以實擊虛。可是韓國瑜對群眾雖有號召力、煽動力,卻完全沒有能力節制,也就談不上指揮作戰。
然而,韓粉也並非如人所言的「比較不理性」無法節制,事實上,國民黨初選最後階段,韓國瑜要他們「回家守電話」,廣大韓粉可是奉命唯謹,使命必達,才能獲得壓倒性勝利。然而,那次只是非常簡單的指令,而韓粉事實上不似國民黨的基層組織,比較複雜一點的戰術,要他們執行就有難度。
無論如何,韓國瑜其實沒有可能「三箭定天山」,也不可能始終以「工兵」動員拖拉滾木擂石贏得戰爭,必須發展出可以指揮韓粉大軍的方法,否則無法一路衝到終點線。
*作者為專欄作家。本文為《孫子兵法看202大選》之02公孫策故事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