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婷觀點:一鈎新月幾疏星──星月何以成了伊斯蘭的象徵

2019-09-22 07:10

? 人氣

塔羅牌的女祭司(The High Priestess,有時又稱女教皇La Papesse)形象。(作者提供,取自維基百科)
塔羅牌的女祭司(The High Priestess,有時又稱女教皇La Papesse)形象。(作者提供,取自維基百科)

然而與新月不同的是,星月符號一開始雖也是女神的象徵,但在歷經帝國政治淘洗後,卻逐漸與帝王產生了連結。例如公元一世紀的拜占庭硬幣,其正面是女神阿爾忒彌斯,背面則是象徵阿爾忒彌斯的星月符號;但到了公元二世紀的羅馬帝國,女神便逐漸讓位於皇帝,例如哈德良(Hadrianus)就發行了以自己為正面、星月符號為背面的硬幣;公元五世紀的波斯薩珊王朝喀瓦德一世(Kavadh I),也在硬幣上的肖像旁加了星月符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公元一世紀的拜占庭硬幣。(作者提供,取自維基百科)
公元一世紀的拜占庭硬幣。(作者提供,取自維基百科)

 

羅馬皇帝哈德良發行的硬幣。(作者提供,取自維基百科)
羅馬皇帝哈德良發行的硬幣。(作者提供,取自維基百科)
喀瓦德一世發行的硬幣。(作者提供,取自維基百科)
喀瓦德一世發行的硬幣。(作者提供,取自維基百科)

帝國崩解後,星月符號逐漸跳脫帝王壟斷,成為各方勢力的徽紋,出現在各種圖章與軍旗上,例如參與十字軍東征的獅心王里查一世圖章、聖殿騎士團印章,比比皆是;而在家族紋章方面,波蘭貴族尤其愛用。封建與王國年代到來後,星月符號已完全脫去女神寓意,與王權、家族及軍事掛勾在一起。而正是在這股脈絡下,星月符碼滲入了伊斯蘭世界。

獅心王里查一世大印章。(作者提供,取自W.C. Prime)
獅心王里查一世大印章。(作者提供,取自W.C. Prime)
13世紀的聖殿騎士團印章。(作者提供,取自Cristian Chirita)
13世紀的聖殿騎士團印章。(作者提供,取自Cristian Chirita)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