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治理講究建立宏觀與視野,理當依據不同屬性,特色來建構校園文化。準此,作為政策領航與管理者的教育部非但不能閉門造車,反而應該積極走出辦公室,踏進校園,以擺脫管理者容易以不自覺的選擇性知覺現象,作為認事準則,甚至經常因為「基本歸因誤差」(Fundamental attribution),或「自利偏差」(Self-serving bias)而有政策誤判的現象。例如過去常以等量或均衡來分配資源的錯誤現象,就應該勒戒導正,因為過度顧慮比例原則的考量,就會忽略個別特色與屬性的差異,會大大阻礙了正常教育的發展。
總是慢一拍的行政效率
拉歌Largo在音樂用語是緩慢的意思,甚至是行板的速度,但是生活在超速度變化的 IT資訊時代(Information Technology),教育已經帶來很大的改變,觀念與行動必須先行,才不會在還沒翻轉第一頁時,別人就已等待在終點。
資訊世界進化的速度有多快,看看這次看美國大選辯論轉播就知道了,,過去 CNN引領風騷的現象,已經被紐約時報與 FB 直播取代,以前在美國境外要收看重要新聞,CNN會是最熱門的電台,因為從暖場、背景資料蒐集,到現場轉播,辯論後的剖析、焦點訪談,每一個環節都經過精密的計算,精彩萬分。
但是今年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將 FB 推出直播功能發揮到極致,當候選人正在演講時,底下的留言板,人人可以對候選人所說的每一句話即時表達自己的意見。當川普發言時「怒」的表情源源不絕彈出,而希拉蕊則得到較多的「讚」與「心」。
同時間紐約時報由資深記者在一旁待命,並針對候選人的每一段發言做即時的事實查核檢驗,並立刻提供背景資料給觀眾參考。所以大家不再只是坐在電視機前的被動單向訊息接受者,而是在橫向與縱向都是知識網絡建構的共同參與者,讓觀看過程成為極富動態性的有機思考。整場辯論節目結束後,並不用再另外舉辦投票看輸贏,因為充分的表情符號已經呈現一切;也不用再做形式上的訪談,因為直播頁面上已經有足夠的人表達出有價值的意見。這個經驗說明CNN代表舊媒體世代,必須耗費許多資源來打造一條單一的流水生產線,已經被紐約時報跟FB直播合體所創造出來的多重新媒體現象完全徹底瓦解。這就是媒體新趨勢的展現,不但打破過去引導建構的方式,也拆除觀眾冷漠或焦慮的距離,讓隨機參與的新遊戲規則,用兼顧速度、深度與廣度的模式,刺激並滿足了大眾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