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姬颱風來臨時,總統蔡英文到防災應變中心視察,低頭唸了兩分鐘的乾稿就離開,留下滿場錯愕的媒體記者。同時,民意調查也顯示蔡英文的滿意度從當選以來也大幅下降,只有四成多一點。有朋友就開玩笑,民主國家中最擅長媒體造勢的台灣總統,現在連對著鏡頭自己講十分鐘話的勇氣都沒有,不會對自己的執政信心也破新低了吧!
眾所皆知,執政不比在野,反對只需一張嘴,當家誰也不討好。從南海仲裁太平島化島為礁的爭議、到華航罷工、再到一例一休,蔡英文政府顯得進退失據,扛不起這當家的重擔。慢慢地也乞求不求多得分,但求別失分的局面。因此當颱風季來到時,這種停一戶電、斷一天水也會被罵翻的場景循環在各個頻道出現時,小英政府巴不得這個政府還是馬英九的。以這四個月的執政成績來看,蔡英文政府顯得步履蹣跚、百般無奈。批評年輕人領22K,但是也無力改變台灣的低薪環境,批評國民黨偏財團的勞工政策,但是在勞工團體和產業競爭力中又顯得捉襟見肘、兩面不是人。
如果連這四個月的執政蜜月期都能如此焦頭爛額,可以想見未來四年這種有功打賞難,打破要全賠的尷尬處境會是多麼艱難。那麼蔡英文執政的底氣到底所謂何來?何以她有信心不是另一個馬英九?甚至不是陳水扁?
林全是扁政府時期的財政部長,黃志芳是外交部長,張景森是經建會副主委,現在分別是行政院長、駐新加坡大使、政務委員。更別提擔任過行政院、總統府和國安會秘書長的邱義仁,現在是亞東關係協會的會長。這些人事任命沒有掀起絲毫的漣漪,甚至一般大眾還對此存有些許幻想,是甚麼原因使得昨非今是,台灣人愛拚敢鬥的精神從何而來?
總統大選前蔡英文最重要的行程莫過於訪問美國,而訪問美國最重要是見到了總統候選人希拉蕊,這個綜橫美國政壇三十年,如今只差總統大位一步之遙的人物,反觀當時的洪秀柱對美國之行避之惟恐不及,這其中的轉折就在於歐巴馬政府提出「重返亞洲」和「亞太再平衡」的政策,相比於小布希政府第一優先的中東政策,歐巴馬政府想盡辦法結束伊拉克戰爭和擊殺賓拉登之後,亞太成為美國外交政策最優先考量,第一個原因是美國在此缺席太久,第二則是這八年來中國各方面的力量已經不可同日而語,明顯威脅美國的戰略利益。因此拉攏台灣、鼓動台灣站在美中角力場的前沿是符合美國新的戰略安排。
如果說陳水扁政府是小布希政府中東戰略下(需要中國的配合)的犧牲品,那麼新的蔡英文政府無疑是美國新戰略的寵兒。也因此國際上不再罵台灣是麻煩製造者,不再是小布希口中的”son of bitch”,甚至或多或少希望台灣繼續是個麻煩製造者,但是這次是中國的麻煩。
鼓勵台灣成為中國麻煩,是美國這次大張旗鼓支持新上任的蔡英文政府最主要和迫切的原因。因此蔡英文不管國內政局如何動盪,民調下降的多快,死撐硬扛也要扛到11月8號美國總統大選結束,如無意外希拉蕊順利當選,蔡英文的東風就來了,再來就看這股東風有多強勁了。
*作者為巴黎大學政治哲學博士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