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不民主的香港憑什麼嘲笑台灣的民主?

2019-09-21 06:40

? 人氣

在誣陷民主已成「不治之症」之後,接著對台灣民主展開激烈攻擊,說淪落到只剩下聊以自慰的選舉,尤其是被政客們這樣一天三個花樣的操弄,翻過來覆過去玩弄於掌股之上,當選舉無法服務民主、貢獻善治,握在台灣人手中的那張選票只會是張「被政黨私欲劫持的肉票」,已被選舉劫持N次的台灣人,如今還不累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套論述的目的在於粉碎港人「今日台灣、明日香港」的美夢。由於港人熱切寄盼民主,而同為華人社會的台灣卻創造了民主典範,儘管施行民主雖有不良症狀,但畢竟瑕不掩瑜,堪為港人追求民主的一盞明燈。官方及其附隨者為了消解港人爭民主的意志,當然要削弱台灣民主對港人的指引作用。他們抹黑台灣民主的手法,主要就是在國家治理上,民主未見其利,只見其害,說這有違政治「善治」的優先目標;進而以民主帶來的亂象來否定民主的價值,認為民主只是瞎折騰,不僅助長政黨和政客之間的惡鬥,還綁架選民成為肉票,政黨和政客綁架,不得不屈從於為其利益服務。

另一相關論述,則是指民主不能帶來均富,甚是適得其反,助長貧富差距。落在香港的具體情況上,就是究竟「先民主後經濟」還是「先經濟後民主」?鑑於經濟苦悶必將帶來政治紛擾,所以主張先求經濟富足與公平分配,創造厚實的「經濟民主」,再去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民主」。

2019年9月,香港反送中衝突持續升級(AP)

這套論述似是而非,經不起檢驗。首先,香港的體制為低度民主的政經複合體,商業鉅子擁有超大的話語權,不僅主導政策,也影響執行,所以港府的政策產出偏於一方,護衛商家的利益,經常侵犯庶民大眾的權益。至於在執行面上,香港地產、金融與商業鉅子通過盤根錯節的人脈關係,往往影響力深入政府官僚體系。何況特首和立法會多數議員的權力來源並非民選,所以偏向於遷就當局與富豪的優先性超過取悅民眾。如此一來,庶民大眾的意願與福祉焉能獲得照顧?儘管以各民主國家的經驗,民主不必然能縮小貧富差距,但香港的非民主體制絕對是香港貧富差距稱冠全球的主要成因。

其次,民主固然帶來競逐權力的諸多亂象,也嚴重影響政府的效能,但相對於其遠遠超越專制體制的種種優越性,絕對是利大於弊的,不能因噎廢食,更不能以其可控制的亂象否定其不可替代的價值。

以台灣施行民主的情況而論,民主體制最大的價值在於權力歸屬由民意決定,政黨輪流執政已然成為常態,所以雖然認同爭議、統獨對立與藍綠鬥爭非常尖銳,但民主體制可以將衝突吸納進入體制內處理,可以依據民意歸向做裁奪,因此可以有效控制矛盾,不致於像香港一樣,政府體制只有行政功能,而沒有折衝矛盾、調和衝突的吸納能力,所以導致政治紛爭街頭化,街頭運動暴力化。

香港之亂衍生至今,看不到和平落幕的盡頭,也看不到訴求實現的機會,所以衝突對立無法化解,民怨與暴力日益升高,這正是非民主體制必然遭遇的難題。如今,從中央到港府,從官方到媒體,妄圖批鬥民主來澆熄抗爭怒火,可以判定絕對無法達標,批判台灣民主也無法擊碎港人期盼民主的強烈心願,欲將抗爭導向經濟深沉矛盾更救不了近火。於今之計,只有通過普選建立民主體制,實現高度自治的港人治港承諾。須知:民主才是硬道理。

*作者為資深媒體人,前中央通訊社董事長,前中選會委員。本文原刊《美麗島電子報》,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