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建彬表示,台灣的連鎖服務業,在中國本來就是主打金字塔頂端的客群,這些客群有很大一部分係台商或外商企業外派在當地的高階主管,中美貿易戰開打已導致部分外商與台商撤離中國市場,當地的中高階消費人口也因此減少,在主力客群減少下,台商服務業在當地策略就會轉趨觀望。
數字會說話,台商在中國市場獲利衰退
台商在中國市場獲利的衰退,也反映到台灣的國民所得統計。
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O中心副執行長李淳表示,台灣的服務輸出佔台灣整體國民生產毛額比重,每年大約維持在1成左右,但政府對於台灣服務輸出,並沒有很清楚的掌握,主計總處的服務輸出統計,係按照央行「經常帳收支」,然而,央行的資料也僅涵蓋旅遊、運輸等服務輸出的大項,其他像批發零售餐飲業海外拓點的連鎖加盟收入,通常只是等到該公司辦理結匯,將該公司的海外分公司投資收入、加盟金、品牌授權權利金收入匯回母公司時,才會反映到「其他事務服務」收入裡面。
根據主計總處定義,「其他事務服務」包括三角貿易及其他與貿易相關的服務、營運租賃、專業技術與雜項事務服務,過去20多年,由於台商「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情況普遍,三角貿易淨收入,大約佔「其他事務服務」7成。
從主計總處上月公布的上半年國民所得統計,就可以看出台商在海外的投資收益正在衰退當中,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處長蔡鈺泰表示,今年上半年台灣的三角貿易淨收入金額為70.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衰退13%。事實上三角貿易淨收入已經連續4年以上衰退,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16年全年三角貿易淨收入為214億美元,但2017與2018年分別掉到203億與183.8億美元。
主計總處分析,三角貿易淨收入持續減少,部分係反映中國製造業「紅色供應鏈」取代台商供應鏈,部分係反映台商回台投資、「台灣接單,海外生產」比重下降導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