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肇毅觀點:由純網銀揭曉,看三年來台灣金融科技落地起跑

2019-09-27 05:50

? 人氣

以往金融機構藉由舉辦黑客松,創意競賽等活動,所要蒐集是的實際生活的應用場景。數年後,該收集的都已經收集了,現在他們是要藉由生態圈,來蒐集最新的人工智慧大數據運算法。希望能像撈金沙一樣,從眾多的客戶中間,可以篩出五年後會給公司帶來最大利益的客戶。這個工作誰做得最好,誰的數位帳戶或是純網銀的生存能力就最高。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現有金融機構,借著本身龐大的資訊開發能量,也已經逐漸地將各式各樣的金融科技想法應用在新產品上面。隨著所申請新的金融科技專利陸續獲准,現有金融業者手上的武器就更加強大。再加上本身的品牌號召,不斷地舉辦各式各樣的競賽。各行各業還有學生的好手,全部都靠攏過來到這些生態圈內面。

網路銀行,純網路銀行,純網銀,開放銀行 Open API。(取自pixabay)
數位銀行的問題就是新客戶目前帳戶裡並沒有多少錢,所以也不能夠賣什麼理財產品給他們。也許以後純網銀藉著自己現有的平台優勢,可以把這些新客戶引薦到現有平台上做消費,從那邊賺取一些跨域行銷的利潤。(示意圖,取自pixabay)

開放銀行 Open API

依循國外金融科技發展的腳步,再下來政府也開始推廣Open API開放銀行,以及區塊鏈的各式應用。 三年前金融科技正熱時,開放的金融API也是金融科技的重點工作之一。當時有本國銀行以及外商銀行都全部把它們的API開放出來,讓新創公司來使用,可是沒多久之後就消聲匿跡了。現在開放銀行Open API又變政府機關主力推動的政策方向,於是銀行公會,財金公司跟政大就聯合起來將開放銀行Open API的平台建立起來,讓各個新創公司申請介接。最近還有華南銀行也宣布和資策會合作,華南銀行把自己的API開放出來,提供學生利用這個平台來發展自己的創新應用想法,再提出計劃來比賽。

這是政策的推動項目,也是逼著每個銀行要把自己的資料提供出來,感覺上好像要他們自己打開城門來讓敵人進來。所以在不久前的金融科技研討會中,有金融業者公開問官員,要把我們的資料開放出來給平台業者,那麼這些業者是不是可以把他們的資料也開放給我們呢?聽起來合理的問題,卻得到了一個平台不歸我們管的太極回應。

三年後的今天,一度遠遠落後的台灣Pay在公股銀行全力推動之下,現在使用戶數已衝到將近八百萬戶,交易金額也達數百億元,正式脫離當初剛推出時落後Apple Pay的窘狀。看著今年富胖達滿街跑的畫面,我們應該能了解為何金融科技的熱潮不再。因為它已經落實到各個生活場景裡中,開始在路上跑了。

*作者為提供雲端理財機與教學服務之CubicPower晶智能中心創辦人。曾任區塊鏈技術與應用兼任副教授及服務於緯創軟體、英商路透社等金融與科技單位從事金融軟體開發專案工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