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肇毅觀點:程度分級分班,上學不再浪費時光

2018-03-12 07:00

? 人氣

大學學測。(資料照,麟宇攝)

大學學測。(資料照,麟宇攝)

前一陣子有高中因為全校沒有人超過40級分,因此引起許多討論。事實上目前幾乎人人都可以上大學,所以考試成績應該就已經是常態分佈,各種組合都有可能,無須太過驚訝。成績不好,表示教的東西沒學會。主要的原因是現在的社區學校裡,大家依照年齡分級。因為用的教材課綱是全國統一的,不分城市或偏鄉。齊頭式的教學方法,所以只有前面的學生才能夠跟得上。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待在學校沒學到東西,浪費時間金錢,只為了一張虛有其表的證書而已。在所有人都是大學生的情況下,光憑一張大學文憑,應該已經沒甚麼加分效果了。公司看的大都是哪一所學校畢業,而不是只看有沒有大學畢業而已。

應該考慮的是,是否有需要讓這麼多人都花家裡這麼多錢,來待在學校裡唸書。而沒問有沒有學到東西,唸出來的是不是有用。父母辛辛苦苦的做工上班,來付小孩的大學學費。可能也不清楚小孩在學校裡面,也許完全不能跟上。如同上銀科技卓董事長在演講時說的,現在有些後段科大學生英文連A到Z都唸不完。這樣的制度浪費家長的金錢,虛耗小孩的青春,倒不如早點出社會來上班做工賺錢,貼補家用還較實際。

不及格還是能繼續升級

這一切都是因為我們學校的考核制度不實,有不及格的科目還是能繼續升級,最後還能照常畢業。因此讓學生跟家長有了錯誤的印象,覺得他的小孩是可以唸畢業的,值得的,因為可以拿到文憑。

很多科目很多人可能從小學二、三年級就開始跟不上了,之後你教什麼對他來講是完全是沒用的,所以只好睡覺、玩耍、嬉鬧來打發時間。因為主科是有連續性的,一旦有一小段不會,後面就永遠聽不懂,完全跟不上,課再上也是白上。如果沒有回過頭補上失落的那一段,後面再怎麼教也不會。

要知道一沒學會,就沒有二,再教三、四、五也完全是浪費時間,沒有學會的可能。片段式的知識還有機會獨立記憶,但結構化的知識就像堆金字塔積木一般,中間缺少一塊,就再也堆不上去,之後就永遠只能進行無效教育的份了。

20170120-大學學測於20日登場,第一天應試科目為國文、數學、社會,考生於鐘響後紛紛入場。(顏麟宇攝)
大學學測。(資料照,力顏麟宇攝)

數學小二開始就跟不上

這裡面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數學。從小學的加減乘除開始,由個位數慢慢進展到五六位數。但常常到了個位數加法的進位,或減法的借位時就出問題,所以從小二就開始跟不上而放棄了。再加上教改說要啟發式教育,不背九九乘法表,改用連加法算乘法。讓學生一輩子把腦筋花在連加上,整個人就變笨了,根本沒辦法再有空間來進一步的思考。

有心理學家說,人大腦的工作記憶區,同時只能記七加減二件事,也就是五到九件事。把腦筋用在多次加法上,那根本不能一起再想其它多少事情。要把簡單的計算反覆練習成記憶式反射動作,之後才有機會空出大腦來思考應用問題。所謂熟能生巧,不要輕忽練習的功效。天賦不足時,還是有機會靠練習來補足,以後再超越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