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氣候行動峰會」23日在紐約登場,使全球氣候變遷議題再度置於鎂光燈下,最新一期的英國重量級期刊《經濟學人》策畫氣候變遷專題,用整本雜誌的篇幅深度剖析當前的氣候危機,並搬出科學數據全面駁斥氣候變遷懷疑論,強調全球暖化危機是「現在進行式」,且人類大量使用的化石燃料正是讓地球升溫的元兇。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21日刊出題為〈氣候變遷的過去、現在與未來〉(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climate change)的專文,首先回顧自19世紀以來,科學家逐漸發現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CO2)等氣體就像是溫室的玻璃罩,將紅外線輻射釋放的熱能保留在地表附近,使地球的溫度適宜人居。20世紀初,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瑞典化學家阿瑞尼斯(Svante Arrhenius)更推測,地球過往出現過的冰河時期,可能就是因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下降所造成的現象。
Global warming 101: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of climate change https://t.co/tEQOgKvLuk via @TheEconomist
— Anete Pereira de Souza (@anetepsouza) September 19, 2019
半世紀前科學家想用「乒乓球」解決暖化危機?
阿瑞尼斯當時曾預言,燃燒煤炭可能會使地球變暖,但科學家始料未及的是,20世紀同時也是化石燃料使用呈現爆炸性成長的時代:汽車取代人畜動力、化肥改變了農業生產模式,塑膠原料的大量應用,更讓人類生活徹底改頭換面。
1900年,燃燒化石燃料約產生20億噸二氧化碳,伴隨著全球人口、GDP的倍數成長;到了1950年,煤炭、石油與天然氣燃燒產生的CO2排放量是20世紀初的3倍;如今,全球每年燃燒化石燃料產生的排放量較百餘年前暴增近20倍。
在20世紀上半葉,科學家多半認為大海會吸收所有工業活動產生的CO2排放,但早在距今50多年前,美國海洋學家雷維爾(Roger Revelle)就曾警告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正持續增加,若不採取任何行動,將導致地表氣溫與海平面高度上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不過,總統科學諮詢委員會(President's Science Advisory Committee)1965年對此提供的解方可說是相當「獵奇」──科學家建議在海面上放置數兆個乒乓球反射陽光,藉此達到為地球降溫的效果。
We have written about the global climate crisis across every section of The Economist this week. In this, our reporting mirrors the world https://t.co/OHRrHO01Jt
— The Economist (@TheEconomist) September 21, 2019
大氣CO2濃度突破410 ppm 預測已成為血淋淋現實
但《經濟學人》指出,大氣層中的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在1965年為320 ppm(百萬分之一),比200年前多出40 ppm,當時已是讓科學家憂慮不已的歷史新高,但在接下來50年,大氣二氧化碳平均濃度快速增加了80 ppm,初步數據顯示,全球CO2濃度到了2019年底恐怕將突破410 ppm,並以每年2 ppm的幅度持續增加,科學家當年的「預測」已成為今日無可迴避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