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什麼都能談 九二共識呢?
對「這個國家」的前任領導人,在獲取權力執政之後,她都無法自然釋出善意,遑論對彼岸「那個國家」。從陳水扁創造了「四不一沒有之後」,台灣領導人對於兩岸關係似乎都習慣以「負面表列」,比方說,馬英九也有三不「不統不獨不武」;蔡英文的雙十講話多了「新四不」外加「一沒有」:承諾不變、善意不變、不屈服於壓力,也不回對抗的老路;沒有則是「沒有九二共識」,儘管沒有,但她反覆重申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過去二十多年兩岸交流累積的基礎和成果,不能說她誠意不足,「不屈服於壓力」或許北京聽了不舒服,但總不能要一個國家領導人屈服於壓力吧?甚至她還重申兩岸執政黨放下歷史包袱,展開對話,「什麼都能談」!
這有趣了,那麼「九二共識」能談嗎?或者,馬政府簽下來的兩岸服貿協議,蔡政府要不要認帳?進行一半的貨貿協議,還要如何繼續下去?或要不要繼續下去?在服貿貨貿之前,蔡政府還要兩岸監督條例嗎?就兩岸交流的實質部份,蔡政府千頭萬緒,大概尚無餘裕思考,而這不也正是蔡英文承諾「維持現狀」的一部份嗎?而「現狀」似乎正在流失中。
蔡英文呼籲對岸「正視中華民國的存在」,講得好極了!二0一一年的雙十,馬英九的說法是這樣的:「中華民國建立了自由民主均富的國家,大陸應該勇敢地朝這個方向邁進,才能拉近兩岸的距離。」誰講得更具體?不過,當年民進黨不買馬英九的帳。
不依憲依法的改革 不會讓國家更偉大
有別於就職講話,蔡英文就職時說「國家不會因為領導人而偉大,國家因為全體國民的奮鬥而偉大」;四個多月後,她說,「這個國家將因改革而偉大。」改革自是針對內政而來,包括年金改革、司法改革與轉型正義(國民黨產為標的),那麼必須提醒蔡總統,中華民國憲法不只是框架兩岸關係的聖經,而是對國家領導人神聖的叮囑,不依憲依法的改革,只會製造更多社會紛歧而對立,不可能讓「這個國家」更偉大,蔡英文該想清楚的,不只是「這個國家」到底是什麼國家?還有「中華民國憲法」對她到底有什麼意義?
最後,講話稿就是講話稿,一篇作文而已,不必過度計較蔡英文每次講稿裡出現「中華民國」的次數,或者連使用「台灣」表述都尷尬,「這個國家」在文字使用上可能是一種相對文學性或更具情緒渲染的說法,不必追究蔡英文心中對「中華民國」和「台灣」到底是不是「正常國家」的複雜糾結,如果中華民國不是正常國家,那麼台灣會是正常國家嗎?重要的是,套用蔡英文的說詞:「這個國家」對蔡英文的意義是什麼?做為國家領導人,她想帶領「這個國家」往什麼方向?當然,她的想定真的是最大多數人民想要的嗎?改革的核心,除了領導人意志,不要忘了:人民意志!除了憲與法,蔡英文還能用什麼收攏不同意志的多數人民呢?
蔡英文不必難過她的第一個雙十如此清冷,馬英九的第一個雙十碰上的是全球金融海嘯。雙十年年有,蔡英文還有時間想清楚「這個國家」是什麼?而「這個國家」不論是中華民國或台灣,都值得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