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詩人、前東德異議人士沃爾夫· 比爾曼(Wolf Biermann)應台北詩歌節的邀請,9月28日晚上在台北中山堂舉辦演唱會「有美好的黑暗也有美好的光明」。他帶著吉他和夫人帕美拉· 比爾曼一起彈唱,歌曲內容多半是對共產獨裁政權的批判和反省。來台的另一個目的是:介紹他的自傳「Warte nicht auf bessre Zeiten! Die Autobiographie」的中文版「唱垮柏林圍牆的傳奇詩人-沃爾夫·比爾曼自傳」。
流亡德國的德國詩人
現年82歲的比爾曼1936年出生於納粹統治下的德國漢堡。父母親是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徒。父親同時還是個猶太人,後來被納粹監禁,1943年死於奧斯維辛集中營。1953年,16歲的比爾曼因為向往共產主義天堂而移居並入籍東德。雖然那個時候大批人潮從東德逃往自由民主的西德,他卻帶著「雖萬人吾往矣」的信念,奔向他的「祖國」,並且在東德完成中學和大學學業。當時年少的他深受布萊希特(Bertolt Brecht)的影響,從此展開他的政治運動,並開始寫詩、作曲、學習劇場事務,他的作品主要批評獨裁社會的黑暗面。1965年當他30歲的時候,他所有的作品被禁,旅行、演出和出版也受到嚴格限制,還長期被東德的秘密警察監控。他成為東德獨裁政權的尖銳批判者。他的作品經常被偷偷夾帶到西德發表。
在被東德當局禁聲長達11年後,1976年比爾曼突然獲准到西德的科隆演唱。面對他人生第一場如此盛大的音樂會,他興高采烈的唱了4個半小時。興奮之後才發現他竟然回不去了,東德政府已經將他驅逐出境。從此他成為「流亡在德國的德國詩人」。
在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他自稱不只是「德國詩人」,而是「兩個德國的詩人」,因為他在兩個德國都居住的夠長夠久,以至於對兩邊的社會、政治體系有比其他人更深刻的領悟。而且由於他的血統「純正」,所以更明白、更有能力反擊共產極權主義的弊病和昏庸。
自由與獨裁 絕對無法共存
比爾曼自稱,他其實一直到46歲時才對共產極權徹底幻滅,才真正放棄年少時渴望建立「人間天堂」的理想,而成為共產主義的「叛徒」。另一方面,他不承認自己是叛徒,因為「他還是原來的那個人」,也就是:「誰能改變自己,才是真正對自己忠誠」。
他在自由社會學習到最重要的通關密語是:寬容。他後來在史塔西(Stasi,東德國安局)檔案局找到有關他的文件,全部攤開來大約有110公尺之長,其中詳細記載東德秘密警察對他監控的所有細節。他對東德政府如此監控自己的人民感到不可思議。他認為,他的自傳不僅記錄他個人的歷史,也是那個時代的記錄,可以提供世人對這段歷史的反思。比爾曼堅稱,自由和獨裁互不相容,勉強結合必引發沖突。他引用自己的一句詩:「自由女士不會親吻鐵絲網先生!」。自由和極權如果勉強結合,生下的下一代肯定是「殘疾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