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開放探親之後,胡家子孫可以回到大陸尋親。胡敏越就曾找到胡家當年留在大陸的親人,還帶自己的女兒去了華山,為爺爺完成心願。
「我就跟她講說,華山是代表我們老家最高的一個山,也是我的爺爺一心想回來的地方,可是他始終沒完成這個心願。」胡敏越說。
認同困難
作為外省人第三代,胡敏越自小在台灣出生長大,中學時期就讀於台北再興中學,身邊同學幾乎都是外省人後代,大家都說國語,他從來沒意識到,自己是台灣的「少數」。
直到進入台灣世新大學就讀,周圍的同學來自台灣各地,比如金門、澎湖,他們幾乎都講台語。這時候胡敏越才發現,「原來我是外省人」。
1980年代,胡敏越大學畢業、服完兵役後留學美國,現在是台灣的一名牧師。他坦言,他們這批外省人身份認同的問題在留學時就初現端倪。
胡敏越說,當他初到美國進行自我介紹時,「你講I'm coming from Republic of China(我來自中華民國),人家就覺得你來自China(中國),那一定是中國大陸;但如果你講I'm coming from Taiwan,人家還以為是Thailand(泰國)」。
「這對當時的台灣留學生來說是非常沮喪的事情,誰不希望自己的國家強大?誰不希望你拿護照出去,人家第一次就聽明白?」他說,「我解釋兩次,人家還是不知道你從哪裏來。」
即使幾十年過去,他仍然存在身份認同的問題。每次回中國大陸,那邊一定會說「歡迎台灣同胞」;而在台灣工作生活,台語講得不好,其他人會自動把他歸類到「外省人」。
「你會覺得自己裏外不是人,」胡敏越總結。
70年,然後呢?
兩岸問題綿延至今,短暫的蜜月期之後大陸和台灣似乎又陷入了僵局:民進黨政府上台之後未承認「九二共識」,大陸方面的壓力慢慢溢出:今年7月31日,中國大陸首次宣佈暫停向大陸居民發放赴台灣自由行的簽注;8月7日,中國大陸又宣佈將暫停中國電影及人員參與2019年第56屆台北金馬影展。
明年1月,台灣將舉行總統選舉,統獨問題仍是台灣政界人士甚至平民百姓爭論的熱門話題。
胡敏越說,他不懂「九二共識」到底是什麼,因為「好像怎麼解讀都可以」,「我們這邊一般人過日子也不太喜歡談統獨的問題,或者九二共識的問題」。
他表示,台灣過去十年經濟不太好,收入低物價卻一直在漲。「我覺得不管是統也好獨也好,這些在百姓的邏輯和價值體系裏頭並不是那麼的重要,」他說,「我們當然是希望過好日子比較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