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女性得主今年又從缺...歷來825名男性獲獎,女性得主僅49人

2016-10-18 10:48

? 人氣

1997諾貝爾獎得主合照。(美聯社)

1997諾貝爾獎得主合照。(美聯社)

13日,隨著2016年諾貝爾獎的最後一枚桂冠落定、美國歌手詩人巴布狄倫(Bob Dylan)大爆冷門地受到文學獎加冕的同時,負責篩選與授予獎項的瑞典學院也遭到嚴厲批評。報刊編輯、作家、科學家等各界專家學者紛紛抗議,今年的得獎名單一字排開,竟像在翻閱一本男校畢業紀念冊一樣,11人當中,竟然沒有任何女性。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份清一色男性的得獎名單一出,引起各界撻伐。批評者質疑,諾貝爾獎評審委員會真的無法找到任何一位值得獲此殊榮的女性嗎?而且不只今年,2012年的諾貝爾獎也宛如「全男性名人堂 」,還有2010、2006、2005年也都是如此。

據統計。從1901年開始頒發的諾貝爾獎,男性獲獎次數有825次、女性卻僅有49次,後者佔總比例僅5.6%。顯然超過一世紀的諾貝爾獎,在性別意識上還不能與時俱進。

瑞典南塔大學(Södertörn University)比較文學教授魏特布拉史陀(Ebba Witt-Brattström)針對此次諾貝爾獎「雄性制霸」的局面,向《瑞典日報》(Svenska Dagbladet)表示,「想到女性為文學、還是科學領域所做出的貢獻,就覺得很可悲。」因為攤開諾貝爾獎各獎項的歷年得獎名單,女性得主最多的和平獎,共計16名、其次的文學獎14名,而性別差距最大的經濟學獎,只有美國政治經濟學者歐斯壯(Elinor Ostrom)成為「萬綠叢中一點紅」 ,孤零零地在一眾男性經濟學者之間。

諾貝爾獎官方對此批評作出回應,堅持「性別」不是他們篩選得獎人的要素。諾貝爾化學獎評審委員會主席林茨(Sara Snogerup Linse)表示:「我們看的不是性別,我們看的是科學成就。」化學獎歷年來僅有4名女性得主,最近獲獎的是2009年的以色列晶體學家尤納特(Ada Yonath)。

不過,林茨也承認科學界中一直以來「陽盛陰衰」的狀況,「因為諾貝爾獎通常是頒予數十年前所做出的科學發現,所以也反映了過去長期存在科學研究領域的雄性霸權現象。」她對諾貝爾獎需改善性別意識的課題,保持樂觀態度,「最終,事情都會達到平衡,會有更多的女性都將投入科學界,並且做出突破;雖然沒有人能說出這個情況什麼時候才會發生,我們現在都只能猜測。」

林茨也透露,負責頒發諾貝爾化學、物理、經濟學獎的瑞典皇家科學院,也鼓勵擁有獎項提名權的人關注更多的優秀女性。

諾貝爾獎的女性得獎人,的確也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從1901年至1920年的4名,以每20年來計算,到了現今的2001至2016年,增加至19名。但若近看各獎項之間的男女比,也與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不謀而合:女性在較「柔軟」、「感性」的領域獲獎人數較多,如文學、和平獎;而「剛硬」的科學領域中,女性得主還是少之又少。

瑞典研究協會(Swedish Research Council)學者尤安宋(Carl Johansson)則分析,諾貝爾獎的評審委員會成員大多為男性,也可能會是獎項性別失衡的原因之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