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政府擬定調漲健保急診部分負擔,以減少大醫院急診「塞車」的情況,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表示,調漲急診部分負擔根本是政府「下錯診斷開錯藥」,不但許多急診醫師對此感到擔憂,且根據醫改會所作的民調表示,大多數民眾支持政府應有其他配套措施,而非一味漲價。
今年3月間,醫改會委託台灣指標民調,針對近年來政府部門曾研議的急診改革方案對民眾進行民調,結果顯示有高達9成的民眾支持修改「醫療保健辦法」,對「不需住院卻不出院」的患者改採自費方案。另有8成5的民眾認為,針對「不需急診卻仍要看急診」的病患改採自費,僅6成5的民眾支持調漲部分負擔以減少急診壅塞。
「並非絕大多數民眾都是逢漲必反!」醫改會認為,民調結果透露出1項重要資訊,就是大多數民眾都認為,解決急診問題需要配套方案來「治本」,而非一味調漲部分負擔。
醫改會:要治本 新政府不該便宜行事
急診壅塞可分為「住院塞」與「看診塞」,醫改會表示,台灣大醫院壅塞的主因來自「住院塞」,需要住院的病人等不到病房,只能集中在急診的走道旁,而政府要解決最關鍵的「住院塞」,就應修改健保醫療辦法,明訂以健保公告之「不適當出院狀況」、支付標準表中「急診定義及適用範圍」作為認定標準,針對不符急診要件卻跑急診、經急診治療可返家卻不出院者,經醫院同時通知病人與健保署後,採健保不予給付等措施,才能對症下藥。
醫改會也提出質疑,新政府捨棄2年多前就已提出規劃、且民意支持度高的方案不做,反而開出支持度較低、直接調高急診收費的藥方。醫改會認為,政府應該做出實質的改革,而不是便宜行事,讓民眾繳錢了事。且由於政府這次調漲方案是把檢傷分類較不緊急之第三、四、五級病人收費調高,但一般民眾難以自行判斷檢傷分級,而在費用調高後,有錢人仍可繼續濫用健保急診,這些背後爭議,並不是單純調漲就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