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興隆專欄:And the Nobel Peace Prize goes to…

2019-10-16 05:50

? 人氣

瑞典氣候少女桑伯格在峰會前於紐約的「全球氣候遊行」活動中發表短講。(美聯社)

瑞典氣候少女桑伯格在峰會前於紐約的「全球氣候遊行」活動中發表短講。(美聯社)

這學期開了一門設計思考的課程。透過這門課,我們規劃了一個「如何解決國小五六年級學童不愛喝水」的原型(prototype)設計專題。透過大學生分組之後,在課堂上40分鐘的設計所產出的各式模型,我們特別找了一所國小做使用者意見的回饋,這些大學生在小學生的教室裡,使出渾身解術,試圖說服這群「潛在客戶」相信他們設計的產品是最能吸引小學生的。其中一組的設計是在學校有喝足夠的水,回家可以玩手機的智慧水壺。顯然,大學生們認為玩手機應該是小學生喜歡的事情,是個好的喝水誘因。然而,小五學童的回應遠比我預期的更多元,例如,有一位說「即使喝完水,也不見得回家就可以玩手機。」,另一位說「玩手機不寫功課怎麼辦?」,更有一位說「喝完水就可以玩手機,那不喝水就不能玩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當下,我發現這使用者的意見回饋,雖然是來自11歲小學五年級的學童口中,但對我而言,卻是很大的震撼。對這年紀的小孩,我可以從他們調皮的臉龐讀出,當他說「即使喝完水,也不見得回家就可以玩手機」時,那種對父母親的不信任,以及還不如馬上就可以玩的期待。是,與其等待一個不確定的未來,還不如當下能得到的即時性回饋。這,我們都懂,大人小孩都一樣,這是人性。然而,當我聽到「玩手機不寫功課怎麼辦?」,我意識到,他們年紀雖小,但已經比我們以為的更有判斷力了。當我再聽到「喝完水就可以玩手機,那不喝水就不能玩嗎?」我更驚訝於他們似乎對「利益交換」這樣的想法不認同,已經具備了基本價值判斷的能力。

這堂課,我學到的比我能教得多更多。

這群台灣未來的主人翁讓我想到了今年諾貝爾和平獎這件事情。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給衣索比亞總理阿比(Abiy Ahmed),表彰他去年和鄰國厄利垂亞簽訂和平協議,結束多年的邊界衝突,並致力參與國際合作。確實,依據維基百科說明:「根據諾貝爾的遺囑,和平獎的宗旨是表彰「為促進民族國家團結友好、取消或裁減軍備以及為和平會議的組織和宣傳盡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貢獻的人」。」衣索比亞總理阿比在解決區域戰亂衝突的努力與成果,讓他獲獎實至名歸。

2019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衣索比亞總理阿比(中右)。(美聯社)
2019諾貝爾和平獎得主:衣索比亞總理阿比(中右)。(美聯社)

與之競爭這個獎項的另一位人選是發起「為氣候罷課」(School strike for the climate或一般稱為Fridays for Future (FFF))的16歲瑞典女孩桑柏格(Greta Thunberg),有人稱她為環保小鬥士。一般的分析是,氣候變遷所導致的問題與衝突,特別是武裝衝突的連結性尚為取得共識。氣候變遷會導致水患等天災,甚至進而引起衝突,然而,與之對應的有效政策尚未建立。而回到諾貝爾遺囑的精神,對於衝突的定義,軍事性的顯然是較符合的。與「地球的衝突」相信當時的諾貝爾是看不到也想不著的。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