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MI今(15)日舉行國際智慧能源週展前記者會,會中公布民調,指有8成民眾支持光電發展,但同時也有7成民眾仍認為太陽能板有毒、不知政府已有回收機制。光電業者也首度提出政策建言書,希望政府開放電證分離,並加速推動農漁電共生、以擴大設置量。
國際智慧能源周明日開展,展覽主題包括太陽能、風能、氫能及儲能等,預計吸引1萬7千名國內外買主。今日記者會除了請來業者分享產業趨勢,SEMI也公布1份委託台經院進行的民調結果,指出1077份有效問卷中,有71%民眾支持能源轉型、8成支持台灣發展太陽光電;另外也有近7成民眾願意在住家自設太陽光電、或投資太陽光電。
民調:多數台灣民眾誤解光電、不清楚政府政策
儘管支持度高,SEMI全球行銷長暨台灣區總裁曹世綸表示,不少民眾仍對光電有誤解,如民調中有7成受訪者不知道太陽能板沒有毒、9成不知道政府已建立回收機制。曹世綸說,過去1、2年社會上流傳許多不正確的訊息,造成民眾對光電有誤解,也不清楚政府政策,接下來希望和政府一起宣導正確觀念。
民調之外,SEMI旗下的太陽光電公共政策倡議委員會,也首度向政府提出公共政策建言書,針對躉購費率計算方式,以及光電設置政策提出意見。開陽能源董事長蔡宗融即指出,光電要在2025年達成20GW設置目標,必須透過複合式土地利用才能達成,希望經濟部及農政單位能協助建立示範案場。
業者:做好魚電共生 2025年20GW設置達標不是夢
蔡宗融舉例,全台漁塭面積超過4萬公頃,比地面型光電達標所需的土地多近2倍,若能做好漁電共生,設置達標「不是夢」。另外,協會也計算農電共生的效益,指若光電能與稻作結合,農民收入可增2倍;若農民融資自設光電,依種植作物不同可有5倍以上收入。蔡也說,目前若就地合法的違章工廠都設屋頂型光電,則至少可建7.5GW,也可讓這些工廠造成的外部成本換成環境效益、回歸社會。
另外,在企業綠電採購部分,元晶太陽能董事長廖國榮指出,許多企業基於法規、企業社會責任及綠電成本快速下降等原因開始買綠電,估計未來3到5年共可創造2.5GW的裝置容量需求。但廖國榮也說,國際綠電倡議組織RE100的會員有近半是買綠電憑證,台灣卻不允許綠電與憑證分開交易,希望政府可以進一步開放,以符合國際市場益趨勢,也讓綠電的效益價格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