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護「西方正典」的文學評論大家哈洛.卜倫病逝,享壽89歲

2019-10-15 19:19

? 人氣

在旁邊看卜倫讀書,是一件非常恐怖的事。

──哲學教授理查・伯恩斯坦,卜倫友人

卜倫在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師從知名的文學評論家M.H.阿布拉姆斯(M.H. Abrams),1951年畢業後,再以傅爾布萊特學者的身份留學英國劍橋大學的彭布羅克學院(Pembroke College)。 1955年,卜倫獲得耶魯大學博士學位後,便留在耶魯英語系任教。1958年,卜倫與珍妮・古爾德(Jeanne Gould)結婚,並育有兩子。珍妮是一名退休的心理學家,兩人在紐黑文居住了50多年,坐擁滿屋的藏書、 繪畫與雕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堅持文學正統

英國詩人與文學評論家艾略特(T. S. Eliot)曾經指出,真正的古典主義需要的是一種成熟的心智,讓讀者得以認識文學及其背後的歷史意識。因為只有將文學家放在文學史的框架中考察,方能領略文學傳統的偉大。卜倫一開始對這種古典主義的觀點嗤之以鼻,但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卜倫成為女權主義、馬克思主義、解構主義、新歷史主義的批判者,他認為要領略文學,就應該直接閱讀一流的經典作品,而不應該用理論來理解文學,甚至超越文學本身來談論理論。

《衛報》稱卜倫為「一個驕傲的菁英分子」,他明白表達對哈利波特的不滿、不喜歡Slam Poetry (擂台詩)。卜倫會因為史蒂芬金拿到國家圖書獎感到憤怒,對於女性主義經典《金色筆記》(The Golden Notebook)的作者多麗絲・萊辛(Doris Lessing)拿到諾貝爾文學獎,卜倫則斥為這只是「純粹的政治正確」。堅持己見與自己的美學品味的卜倫,曾促狹地這麼說:「我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批評家,但不是卡爾那個馬克思,而是格魯喬・馬克思(Groucho Marx,美國喜劇演員)」、「我遵奉的是格魯喬的座右銘:不管是什麼,我全都反對」。

著有《影響的焦慮》、《西方正典》等巨著的文學評論家、耶魯大學教授哈洛.卜倫(Harold Bloom),14日在美國病逝,享壽89歲。(取自耶魯大學網站)
著有《影響的焦慮》、《西方正典》等巨著的文學評論家、耶魯大學教授哈洛.卜倫(Harold Bloom),14日在美國病逝,享壽89歲。(取自耶魯大學網站)

影響的焦慮

卜倫早期的代表性作品是1973年的《影響的焦慮》(Anxiety of Influence),這部作品深受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影響。卜倫認為,一首詩既是對另一首詩的回應、也是辯護。不過後輩詩人往往覺得前輩們早已寫盡一切有價值的作品,根本找不到創作的空間跟餘地。在進退兩難之下,這些後輩不得不「殺死」(或說「閹割」)他們的前輩,透過置換與誤讀,最後賦予作品嶄新的意義。

卜倫認為,影響的焦慮使弱勢作家一籌莫展,卻能激發天才作家,透過「詩學誤讀」或者「佛洛伊德式的角力」,創造出偉大的作品。一代代的年輕藝術家叛逆過去傳統,力求突破以及尋找與眾不同的獨創性。 《衛報》指出,「影響的焦慮」如今泛指藝術家如何回應他們的靈感,至於卜倫當初提出的「弒父」與「誤讀」,半世紀來也不斷受到包括卜倫自己在內的批評、爭辯與挑戰。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