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瘋子:《憤怒年代》選摘(2)

2019-10-20 05:10

? 人氣

圖為法國巴黎的盧梭街。(Mbzt ∕維基百科)

圖為法國巴黎的盧梭街。(Mbzt ∕維基百科)

盧梭為了跟這種道德革命對抗發起反革命,他希望扭轉歐洲社會去基督教的趨勢,也希望避免人們透過財富以及知識詭辯,有意識地在地球上進行建造天堂的異教徒計畫。確實,我們這樣說也不算太戲劇化:一七四九年十月的一個下午,這位「天才中的拾荒者」走在巴黎外的一條鄉村道路上,就這麼開啟了對抗現代性最具當代代表性的叛變行動,其發揮的影響力逐漸增加,甚至比水晶宮對世界各地造成的震盪還強。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根據這種激進觀點,十八世紀出現的全新商業社會,主要特徵就是階級隔閡、不平等,以及出現情感麻木的菁英,而這個社會因價值觀前提就是財富、虛榮及賣弄,導致其中成員變得腐敗、虛偽,而且冷酷。在進入這種社會之前,人性本善,但接觸到無止盡使人心志衰弱的改造,以及令人困惑的複雜性之後就變了。人類被迫永無休止地改變,還被剝奪了內心的平靜與穩定,因此無法在私底下感到幸福,也無法成為積極主動的公民。

這完全是孤獨、無根流亡者眼中的世界觀;這種詮釋必須跟盧梭及許多失根男人的人生及個性放在一起解讀,這些男人發現若要克服失敗,努力去適應這個社會的穩定生活時,就得加入那個對所有人類不公義的行列。盧梭出生於一七一二年,是日內瓦一名製錶師傅的孩子,童年及青少年時期乏人照看。他失去了母親,十歲時,父親把他丟到冷淡的親戚家後離開城裡。十五歲時,他逃離監護人的家中跑到薩伏依(Savoy),在那裡很快成為一名法國貴婦的小男寵。她後來成為他的一生摯愛,也介紹他接觸各種書籍與音樂。盧梭始終在尋找母親的替身,所以稱她為「媽媽」(maman)。

一七四0年代中期盧梭抵達巴黎,當時他剛出社會,已在歐洲浪遊了好一陣子,而且做過許多辛苦又得受人使喚的工作:他在日內瓦當過雕刻匠的學徒、在杜林當過挑夫、在里昂當過家教,也在威尼斯當過祕書。一七四五年,他在巴黎開始和一位幾乎不識字的女裁縫師同居,她為他生了五個孩子,也是在那個階段,他開始一次次嘗試加入城市內的沙龍,這些沙龍的焦點都是法國啟蒙運動,也就是能自由思考的男人(另外還有少數幾個女人)將商業社會理論化後進一步推廣的源頭,結果,盧梭發現自己很難在其中找到容身之處。

盧梭和社會契約論。(維基百科)
盧梭和社會契約論。(維基百科)

他在巴黎最先熟識的其中一個人是狄德羅,他也來自鄉下,不過決心要盡情利用那個知識氛圍相對自由的十年。盧梭很常為《百科全書》寫稿,總共刊出將近四百篇文章,其中許多都跟政治及音樂有關,看似在法國參與了這個正興起的野心階級的集體奮鬥。然而,盧梭比其他暴發戶更能感覺到物質匱乏、階級隔閡,以及社會不公正的問題,於是針對他們提倡的美好生活發展出屬於自己的觀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