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家統計局18日公布最新經濟數據,今年第三季的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去年同期相比僅成長6%,除了繼續延續2018年第一季以來的下滑態勢,也創下27年來的新低。《日本經濟新聞》指出,貿易戰導致中國出口低迷,消費與投資的狀況也不理想。中國經濟成長放緩,有可能成為世界經濟混亂的原因。
中國的國民經濟核算
在1985年之前,中華人民共和國依照蘇聯的物質平衡表體系(MPS)來進行國民經濟核算,1985年開始嘗試與聯合國推薦的國民經濟核算體系(SNA)接軌。1992年8月,國務院發出《關於實施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方案的通知》,中國正式實行SNA體系,GDP這才成為中國最重要的經濟指標。1997年,中國政府與日本一橋大學合作,按照SNA原則對過往的GDP數據進行了重新估算。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在2015年的工作報告中,提出當年經濟成長目標為7%。如今4個寒暑轉眼過去,中國官方公布的經濟成長數據,好不容易才保住6%。雖說2019全年的經濟成長「保6」應該不是難事,但是中國第四季的經濟成長還有沒有「6字頭」,可就沒人敢拍胸脯保證了。
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18日公佈的最新數據,2019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697798億元人民幣,第三季國內生產總值比去年同期成長6.0%,與今年第二季相比除了繼續走低,也不如市場預期的6.1%。中國今年第二季GDP成長6.2%、第一季6.4%,要是回望去年上半年還有6.8%的「榮景」,更能感覺到中國經濟正在「軟著陸」。
中國政府為2019年GDP設置的目標,為同比增長6%到6.5%。若從前三季的6.4%、6.2%、6.0%來看,加上目前幾個主要經濟體都處於「熄火」狀態、中美貿易戰前景未明、川普的保護主義又還在四處叫陣,今年的高標6.5%肯定是達不到了,但是低標6.0%應該還在安全範圍之內。
今年或能「保6」,但明年呢?
問題是,北京該怎麼訂2020年的GDP成長目標?是否該承認,中國的經濟成長要進入「5字頭」的區間呢?中國的經濟官員與學者恐怕要傷點腦筋。去年中國GDP同比成長繳出了6.6%成績單,算是完成了2018年初設下的目標,但也創下1990年以來的新低。
今年第四季中國經濟不管表現如何,全年成長要繼續探底,幾乎已是意料中事。《日經》指出,不過1年半的時間,中國的經濟減速達到0.8個百分點,對成長率幾乎不變的中國來説,幅度之大確實少有。國家統計局雖稱今年前三季「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也承認「國內外經濟形勢依然嚴峻複雜,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外部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國內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呼籲各地區各部門「持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逆週期調節力度」。
18日公布的其他經濟統計數據,同樣顯示中國經濟成長的腳步正在放緩,包括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5.6%)、服務業生産指數(7.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工廠設備投資和住房建設等固定資産投資(5.4%)、以美元計將的出口總額通通下降。不過家庭消費支出(5.7%)小有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