甫以《奇蹟的女兒》敲響金鐘的資深導演鄭文堂、編劇鄭心媚,再率新銳導演吳宗叡、李權洋,以政治、社會記者為主角,帶來社會寫實劇《鏡子森林》,意圖探討記者的社會責任,以及面對政商複雜關係的掙扎。鄭文堂今日表示,他對像「小時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樣簡化的批判一直都有意見,認為媒體身為第四權,記者每天下筆面對人的生死、分離,必須花多一點時間討論。
民視社會寫實劇《鏡子森林》,由鄭文堂自2017年開始構想,歷經2年醞釀後,於今日舉行特映會,鄭文堂並率鄭心媚、吳宗叡、李權洋以及主演楊謹華出席映後聯訪。
對於最初想碰觸媒體題材,鄭文堂表示,他自己的個性對嚴肅題材較有興趣,對太簡化的批判,像「小時候不讀書,長大當記者」這樣的話都會有意見,他認為媒體身為第四權,每天影響這麼多人,記者每天下筆面對人的生死、分離,必須花多一點時間面對、討論。
鄭文堂談到,劇中會觸及如人球案、都更案、政商勾結等情節,但2年籌備、拍攝期間,台灣與國際現實變化很大,許多事都是拍完才發生,他很想更貼近時代脈絡,但可惜戲已經拍完了,這是他的遺憾。
編劇鄭心媚與鄭文堂過去已合作過《燦爛時光》、《奇蹟的女兒》等作品,她談到自己過去也是記者出身,剛開始跑社會新聞時,第一個衝擊是走進警察局,看到很多像流氓的人在泡茶,全都是社會記者,就覺得他們很有趣,要跟自己採訪的環境融合來跑新聞,但還是個記者,所以講出來的話滿有學問,心裡也還有尺在,這樣的人格特質很迷人。
鄭心媚談到,像她為什麼寫記者收錢的情節,是想透過現實內外的掙扎、壓迫,包含金錢的誘惑、黑道的壓迫等等,呈現記者的掙扎,她也坦言,台灣社會現在對新聞業評價很低,對此她感到很不平,想透過戲劇力量,喚醒大家對新聞的重視。
《鏡子森林》共分3季,每季10集由不同導演執導,新銳導演吳宗叡、李權洋接手後兩季,兩人都是首度拍長篇電視劇,皆坦言有壓力,但鄭文堂則表示,他在過程中感覺到,新世代導演對鏡頭有不一樣的語言,自己也從他們身上學東西來運用,而他拍第一季時,像場景、角色造型等東西會定調,等他們接手後又會有新的創作,可以同時看到3個創作者不同的火花,非常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