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前領導人毛澤東曾提出「積極防禦」戰略概念,即透過持久戰,逐步消耗敵人優勢力量,化被動為主動,經過防禦、相持到反攻並取得勝利,而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海事戰略主任霍姆斯在學術期刊《外交政策》撰文直言,台灣現處與台海弱勢一方,應改採「積極防禦」戰略,同時建議台灣把有限的國防預算投入「刺蝟戰略」和「海上阻絕」戰略。
台灣處於台海弱勢 應採取「積極防禦」
「成為毛主義者吧。」《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17日刊登霍姆斯(James R. Holmes)觀點,表示中國軍事開支龐大,對台灣而言是望塵莫及,是時候考慮小型又有心機的戰略。該篇文章以《台灣需要毛主義戰略》為題,強調中國從未表明放棄武力統一台灣,且只給台灣2個選擇:投降或被征服。霍姆斯稱:「我呼籲台北當局採取毛主義策略,不是建議投降。」
「台灣沒必要,也千萬不要放棄獨立地位和自由民主生活方式」,霍姆斯寫道,「但必須採取毛澤東的戰爭策略,強化弱點以勝過大規模武器」。他明確表示,台灣已是台海弱勢一方,台灣政軍高層必須放棄攻擊優勢心態,因為台灣軍方長期自滿,認為掌握激戰和海空優勢,但中國光在南海和東海,就有20艘驅逐艦及34艘潛艦,相較之下台灣只有4艘驅逐艦和2艘潛艦。
The guerilla tactics of Mao Zedong could help Taiwan offset China’s military superiority, James R. Holmes writes. https://t.co/3m8rYEOOXy
— Foreign Policy (@ForeignPolicy) 2019年10月19日
消耗敵軍戰力 將危機化為轉機
霍姆斯指出,中國擁有龐大數量的艦艇,不過技術和人才部分仍不足,「換句話說,以前台灣軍事質量勝過中國軍事數量」,直言當中國還沒錢投資高科技時,台灣從美國獲得大量軍援,但隨著中國經濟起飛,有錢開發新武器,而美國政府及國會對台灣的軍售愈來愈嚴格,使得「美國支持」和「中國落後」2個假設都受到質疑。
文中寫道,台灣的防禦武器數量仍很多,但在技術和人才方面不足,反觀中國則愈來愈進步。不過霍姆斯以毛澤東指揮的紅衛兵在中國內戰期間,擊敗擁有大量武器的蔣介石國民政府軍為例,強調毛澤東採取「積極防禦」(active defense)戰略,強化弱勢,讓強敵衰弱,像是誘使敵軍分裂成戰力較弱的小隊,消耗敵軍戰力,讓敵方整個大軍和小隊都受到影響。
「積極防禦」就是狡猾招數,讓居於下風的劣勢變強
「『積極防禦』就是狡猾招數,讓居於下風的劣勢變強,弱化站在上風處的優勢者」,霍姆斯直言,「『積極防禦』就是抱持攻擊想法的防禦戰略」。他還提到「刺蝟戰略」(porcupine strategy),該戰略由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戰略執行教授莫瑞(William S. Murray)2008年提出,主張台灣應配置陸基飛彈(land-based missile)和其他戰備設施,像隻全身是刺的刺蝟,抵禦兩棲登陸和空襲。
霍姆斯說,他與美國智庫「戰略暨預算評估中心」(CSBA)高級研究員吉原俊井(Toshi Yoshihara)2010、2011年均提出類似「刺蝟戰略」的策略,因為台灣無法在海戰中獲勝,加上海戰成本龐大,台灣無法負擔,能做的則是採取「海上阻絕」(sea denial)戰略,讓裝載反艦飛彈的小型艦艇成為主力,快速巡邏艇則可部署在漁港。
海軍文化應調整 不要花大錢買F-16戰機
此外,毛澤東在對抗國民政府軍和日本帝國軍時,認為要先砍掉對方一根指頭,再大規模殲滅,霍姆斯指出,台灣巡邏艇可用大規模火力壓制部分解放軍兩棲艦隊,等於砍掉中國軍方1、2根手指,「台灣愈有能力抵禦,美國愈能即早介入,不論是政治或軍事上」,並稱2010年時任總統馬英九檢視台灣海軍戰略,認知自身弱點,加上現在建造搭載雄風飛彈的沱江艦,都是好的走向。
不過霍姆斯表示,海軍文化改變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可惜台灣海軍尚未走到這一步,並以美國經歷珍珠港事件,才意識航空母艦會成為今日海戰主力為例,「台灣連經歷這類大戰而學到教訓的機會都沒有,必須在兩岸爆發戰爭前,逆勢而上,調整海軍文化」。他強調,台灣應把有限的國防預算,用來發展「刺蝟戰略」和「海上阻絕」戰略,而非購買F-16戰機和自行建造潛艦。
「戰略的首要任務是制定和執行」,霍姆斯指出,若台灣認為武器脆弱,就該有相應對策,試著採購新武器,不要再使用老舊不堪的武器,「不過戰略的最終項目是自律」,直言總統蔡英文在競選期間提出上述的調整建議,可能比主張採取「積極防禦」戰略的負面影響還大,但她應改變海軍長期以來的文化,最後霍姆斯幽默寫道:「或許在競選時不要提到毛澤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