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天皇的「年號」傳統源於古代中國,這是一種皇權或王權對時間的主權佔有,不僅擁有天下的土地人民(王土王民),還佔有了時間(王時間)。帝王年號文字組詞多具道德與祈福意義,原則上,年號的選取決定權在當朝君王,但因為日本曾有過漫長的幕府統治時代,天皇被虛位,所以年號的選取、決定權很長時間在幕府。二戰之後,日本天皇褪除神性,成為民族國家象徵,現在的年號選取與決定權,因此在民選政府。「令和」年號選取方式的「革命性」改變,是一次象徵性的脫華事變嗎?
一、從「令和」說起
2019年五月一日,日本新天皇、現年59歲的皇太子德仁上位,新年號「令和」。10月22日舉行「即位禮正殿之儀」,德仁將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政體的第126位皇帝。
自古以來,日本天皇的年號均採集自中國古代典籍,而這是第一次採集自日本的古代經典,首相安倍晉三說,這個名字是從日本最古老的詩集——作於西元八世紀的《萬葉集》——中挑選出來的,取自一首關於梅花在嚴冬過後綻放的詩。據當地新聞媒體援引學者的話說,這是一個有著多重含義的詞語,包括「秩序與和平」、「吉祥和諧」以及「歡樂和諧」。
我們知道,日本皇家年號(日語:元号)紀年方式源於古代中國,始於大化革新時開始,起初和中國明朝之前一樣,不只在更替君主時換年號,後來更換年號的權力甚至掌握在幕府或武家政權的手上。明治天皇登基時頒佈命令,改為一個天皇固定使用一個年號,稱為「一世一世」。
無論是有意還是無意,這次天皇年號字源選取方式的改變,都意味著日本皇家完全「脫華」了。
日本天皇年號「脫華」,究竟意味著什麼?
新年號不從中華經典中選取文字組辭,是日本皇家歷史中的一次「事變」,因為從有年號以來,第一次切斷了與中華經典的象徵性關聯。儘管它不是日本皇家主動而為之,決定權在日本政府。
我們知道,中華文字源於甲骨文,最初主要用於占卜天意神事,以指導、決斷人事。當中國文字與經典傳入日本之時,卻是現世理性狀態,日本人接受它是基於其人文道德價值。日本皇家學習中華朝廷模式使用年號,取用漢字組詞,既是宣威,也是示德,中華文字、言辭、經典、概念,成為一種意義體系,被日本人有選擇地接受使用。它是升級版或精緻版本的中華文化,這是因為日本人確立了自己的文化主體性,而確立其文化主體性,是從語言主體性開始的。
社會學家馬克斯·韋伯:「人是懸掛在自己所編織的「意義之網」中的一種動物。」古代日本文明的意義之網,是借助中華文明的價值體系甚至文字符號元素編織出來的,既可以見到中華文明的諸多元素(儒佛教義),甚至政制框架(隋唐律令制、階位制),還有精緻地選擇性地使用中華價值元素,譬如沒有借鑒宦官制、科舉制,卻將忠誠、效忠天皇做成了政教合一模式,而天下觀念,問鼎中原,一統天下,這種中華第一病毒,也成為日本主流精英的初心、使命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