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中華文明中的道德仁義、敬天愛民使日本社會有了秩序與和平,而天下一統、問鼎中原、稱霸天下的夢想,卻使日本走上了從歷史上多次的朝鮮戰爭到二戰,不歸之路,給東亞與日本都造成了巨大的災難。正是天下觀、一統天下的使命,使日本明治維新不是追求自由民主憲政,不致力於獨立與和平,而是通過大政奉還,「尊王攘夷」、最終要「平天下」。明治維新,本質是器物維新(學習西洋),政制唯舊(王政復古)。
明治維新,只是打倒了幕府,而新的精英軍政,仍然在某種程度上扶持朝廷,致力於軍國主義擴張,明治的君主立憲,是天皇之下人人平等,人人效忠天皇,政教合一、軍政合一,直到二戰結束,美國主導了日本新的君主立憲進程,天皇不再具神格,而成為民族國家象徵,人文道德象徵。
現在我們看到的令和年號,並不是天皇朝廷的選字,年號選擇權掌握在民選政府與社會精英手中。精英們不再從古中華文獻中擷字,而是從日本「自己的」古代經典中選字,象徵意義深遠,值得回味、分析。
二、中華文明影響日本,福兮、禍兮?
觀察日本歷史,總體而言,天皇朝廷是保守的,而社會精英致力於維新。這與中華文明異趣,中華文明是朝廷保守,而社會力量多以暴力革命來實現改朝換代,改朝換代、治亂迴圈,成為中華文明宿命。
保守道德、天皇神格、虛位(長期無統治實權),成為天皇朝廷「萬世一系」、至今綿延的要因。這種保守包括象徵性的保守,就是年號選取方式,現在看來,這種保守方式已被日本當局「維新變法」了。某種意義上,是一種象徵性「脫華事變」。
所謂脫華,有雙重意味,一是指脫離中華文化對日本天皇年號傳統深遠的影響,更追求日本文化的獨立性,天皇年號割斷了與中華文化的臍帶;二是指日本皇家與政府的現實考量,因為日本二戰之後皇室有一系列的變革,年號選取方式的改革也是應有之義,遲至今天是因為新天皇上位,才得以實施。
民族文化的秘密在文字符號裡:人文精神符號體現在年號的選取,中華文化圈的年號是一個時代的精神符號與倫理價值追求,也可以視其為一個君王的徽標,德性追求與祈福願景兼而有之。
天皇紀年仍然是日本的紀年方式之一(與西元紀年相配應),這意味著日本的時間仍然象徵性的屬於天皇,當天皇已無國家行政權,只是民族國家象徵,天皇紀年、年號因此也只是文化象徵,以體現文化傳統的保守性與人文精神符號價值。
在過去的時代裡,日本皇家對此傳統的學習與使用,既使當政天皇的時間成為日本時間,又使人們借此認知到年號的意義,而年號均是從中國古代典籍中尋找,每一次翻尋中國典籍,都是對日本的母體中華文明的回望,都會引領整個日本國家對中華文明的尊崇與導源,這就像當代奧運聖火,要從古希臘奧運聖地去點燃火種一樣,具有神聖的象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