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20」之前,很少人能夠預料五個多月後的政局是民進黨的二度執政,竟似雪崩般全面挫敗,如日中天的蔡英文滿意度暴跌。尤有甚者,此種崩壞局面的造成,顯然也沒有什麽地動山搖的事件。在兩岸關係上,就是不談「那四個字」,除此之外,都在既有架構下維持現狀,既沒挑釁,也從未有所謂真正「力抗中國」。海峽兩邊領導人對此心知肚明,再怎麽假戲真做,諒也不致搞出燎原烽火。
社運團體是頭號大敵
所以,執政挫敗的原因就不必向外探求了,應該直指蔡英文的執政能力、核心價值與用人哲學。先來談談搞政治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要瞭解究竟「誰是敵人?誰是朋友?」其實,由蔡的滿意度劇降,而不滿意度大幅揚升,就可看出她的敵人陣營顯然壯大了,而己方陣營則在萎縮中。若將蔡的敵人歸類,並排列順序,大概可以得到以下結果:小英最大敵人是社運團體,其次是時代力量,再來則是中共,最後才是國民黨。
會形成這樣的排序,係因蔡執政以來最大敗筆,是改革議題的失焦與延宕,欠缺魄力與堅持;價值與信仰搖擺不定,導致政策方向模糊;過度向少數極端的聲音妥協,並未真正瞭解台灣主流民意與政治、經濟的現實。加上用人的偏差,讓保守有餘,開創不足的老藍男成了改革的絕緣體;而蔡本身則強烈信賴文青特質或屬「同溫層」的幕僚,缺乏審慎專業的政策與國安評估能力,其大量色彩飽滿、感人講話的出爐,製作一個又一個的改革夢,充分展現「政治文創」的功力。
陳水扁時期任用唐飛這類國民黨軍人,是因少數執政,拉攏藍營中人確有穩定政局的功能;但蔡是全面執政,根本沒有這種示好的需要,老藍男成為政務官主流,只是人才不足、準備不夠,所以只好大量任用「曹營人士」。可笑的是,這些老藍男皆非降將,而是閣揆三顧茅廬求來的。因此儘管兆豐金、樂陞案紕漏百出,老藍男們習以為常,根本不覺得有大力除弊的必要,才導致民心大失。再者,阿扁時期重用了童子軍,主要是藉彼等的衝勁與開創能力,而且也未擺在重要位置,以致過度招搖;然而,小英的文青團將宣傳當成政策本身,以為一篇好的文宣就是好的政策;以致民眾聆聽小英講話催淚感動之餘,往往不知政策牛肉到底在哪裏?
執行面的老藍男,彷如前朝遺老仍行走在新朝的舞台,而決策面的文青則相互依偎在政治同溫層,這兩條生產線產出的小英政策,自然充滿了虛無、華而不實。如果今天台灣是太平盛世,這兩種人可能為之增添絢麗色彩,然而小英承諾的改革似史詩般悲壯,並非老人與文青的喃喃自語。如果,包裝是歌聲,政策是曲子,小英的文青團擁有好歌喉,卻沒有好歌曲可以傳唱。小英擁有善於政策包裝的文青大軍,更是喜歡強調「溝通、溝通、再溝通」,卻忘了這些只是技巧,本質的核心是要有政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