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總統在民進黨初選過程中,能夠扭轉劣勢,勝過原本民調較高的賴清德,足證確有過人之處。目前民調領先,再加上可以利用政府行政、立法,甚至司法各項資源助選,看來距離連任只有一步之遙。但是也有人認為應該讓小英下架。選民該如何決定?
蔡總統該不該下架?應該由全體選民來決定。國人不妨仔細想想,小英執政三年多,把國家逐步帶往順境,還是險境?小英如果連任,人民生活將會更好,還是更壞?
本文嘗試從外交、兩岸、內政、及人格4個面向檢視現況及其影響,來思考蔡總統該不該下架?
一、外交篇
我國外交在蔡總統執政的三年多裡受到重創。包括:我們失去七個邦交國,並且在五天之內連斷2國。台灣再度被排拒於WHA及 ICAO之外。我國派駐若干無邦交國的代表處被迫更名,或者遷出首都。國際企業,包括航空公司把台灣列在「中國」之下。
蔡總統的外交作為有三個重要的盲點,分別在於中國大陸、美國及日本。
首先,蔡總統把外交挫敗完全歸咎於中共打壓。事實上,中共對我打壓從未停止。台灣歷經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總統,都能在外交上把中共因素列入主要考量。但是小英在推動我國外交工作時,忽視中國大陸和平崛起後在國際舞台上的份量。以至於在兩岸交惡的情況下,我外交空間遭到空前的壓縮。
外交工作要靠國家實力,如果實力不強,就要講求外交手腕,審時度勢,利用國際局勢,以及各方勢力間的矛盾與利益結合,謀取自身最大利益。
早年我們在艱困環境中,創造經濟奇蹟,成為亞洲四小龍之首,引起開發中國家高度嚮往。然而近年來,台灣忙於選舉,進行政黨互鬥。政治優先的結果,使經濟發展停滯,陷入瓶頸,已經退居四小龍之末,對邦交國的吸引力大為降低。
相對的,中國大陸和平崛起,2010年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市場廣大,不但吸引先進國家高度興趣,開發中國家也趨之若鶩,形成國際潮流。敵長我消,兩岸較勁,我方優勢盡失。
促成邦交國外交轉向的因素絕不單純,包括執政者考慮自己的政治前途、其他國家的遊說與壓力、國際潮流及發展趨勢等等,決不僅僅是因為中共金援誘惑。2013年底,甘比亞與我斷交,但是並未與中共建交,已經充分顯示我國不具競爭力的此項態勢。可惜小英毫無警覺,上任後與對岸重啟外交戰火,造成今日的局面。
形勢比人強,國際情勢對我國越來越發不利。我方既無實力與中共對戰,就不應輕啟戰端。必須保持低調,與對岸和平相處。偏偏小英高調嗆中,引火上身,是必然的結果。
其次,政府自稱蔡總統任內,我國與美國的關係空前友好。美國確實是我們的盟友,我們也需要美國的支持。但是美國挺台,主要仍是基於自身國家利益。美國為了對抗中共,慣用「台灣牌」來向中共施壓。川普就任後,更是頻頻大打「台灣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