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自詡民主自由的人,也有自己民粹右翼的小角落」那些參與反送中的陸生:三段思索身份認同的故事

2019-10-24 12:50

? 人氣

(BBC中文網)

(BBC中文網)

6月香港爆發的反《逃犯條例》修訂抗議運動對一些在香港生活的大陸人來說是一場政治啟蒙,令他們開始思考「我是誰」的身份認同問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這場被廣泛認為是無領導的抗議運動已經持續數月,擴大到了更廣泛的民主訴求。越來越多的人加入香港本土主義運動,主張政治自治、捍衛本土文化。繼而出現針對大陸移民群體的敵意,甚至歧視。社會動蕩賦予了他們「夾縫人」的狀態。

客觀上帶有的「中國人」的身份與主觀上渴望成為「香港人」的情感發生激烈碰撞,令他們面臨身份認同的危機。

有人坦然接受自己的「夾縫人」身份,並利用模糊身份的便利開啟陸港兩地之間的對話;有人在局內人與局外人之間徘徊,仍在思考以何種身份自處;還有人自始至終都認定自己是局外人,然而因出生地在大陸令她背上近乎「原罪」的枷鎖。

從政治啟蒙到夾縫中對話

政治啟蒙

90後的歡歡在大陸出生、長大,五年前來到香港攻讀碩士學位。6月12日是她第一次參加大規模社會運動。回想起來,朋友的一句話成了她的啟蒙,令她開始思考自己的身份認同。

6月12日,香港多個團體發起罷工、罷課、罷市行動。市民一大早聚集在立法會附近,阻止恢復《逃犯條例》修訂案二讀辯論。本著體驗社會運動的好奇心和人類學田野調查的執著,歡歡也加入進來。

上午離開學校,搭地鐵由北向南穿越大半個香港,在灣仔下車。 走到金鐘,她從行人天橋上向下望去,原本車水馬龍的夏慤道擠滿了人,大部分人穿黑衣,帶口罩,黑壓壓的人群如螞蟻般來來往往。

從身高和裝扮來看,大部分是年輕人:身體突顯肌肉線條,留著張揚的髮型,或在手臂或小腿上刺著炫酷的紋身。但也有穿白色校裙的女中學生,瘦小的身軀搬起整箱礦泉水。人聲、嘈雜聲混合在一起,彷彿一個大蜂巢。有人邊跑邊喊「行開啦,行開啦」,螞蟻般的人群裂開一道縫,幾個拎著鐵馬的人迅速跑過。

歡歡摸索著走近他們,想知道口罩下到底藏著怎樣的神情,他們的語言、動作、行為表示怎樣的動機……這時,與她同行的香港朋友告訴她:「如果決定要下去,你就要做好被拉(抓捕)的凖備。」

這句話提醒了她,從天橋上走下去,她就從一名觀察者,變成了參與者。

她意識到,原來自己是有選擇的。但也正是被賦予了新的選擇權,令她開始感到不安。

「以前在大陸,沒有人給你參與政治的權利,也沒有人叫你承擔責任。在這裏,因為你要履行自己的政治權利,於是就背負上了責任」,她說。

她遲疑了一下,還是走了下去。

6月12日,香港金鐘。
6月12日,香港金鐘。

成為「手足」

走下天橋,她越過分割馬路的石階。天橋另一邊,示威者築起人鏈,往前線傳遞長傘、剪鉗等物資。大家一般默認她是本地人,她也偶爾用略帶口音的廣東話跟身邊的人聊幾句,大多數時候可以「蒙混過關」。不經意地,歡歡也被拉進人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