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當選美國第45任總統,全台網民罵聲一片之餘,或許我們該換位思考:是川普有問題?美國選民有問題?還是罵聲一片的我們有問題?本篇不就川普勝選原因、民調媒體失準或未來發展等議題進行討論,而是對當代候選人型態來聊聊。
民主的精神就是相互尊重,透過民主制度的選舉,不分階級、種族、貧富、性別等等,每個人都有等值的一票。川普的當選,代表他透過民主機制,取得了社會多數的支持,所以希拉蕊也在敗選之後,向川普致賀,而川普也表現出難得的謙卑與溫和。
台灣鄉民們透過媒體片面的報導,且不一定了解在美國整個大環境中到底發生了什麼我們不了解的事,卻能歷歷在目的表現出「眾人皆醉我獨醒」的自信與自豪,而對川普個人的大肆批判。當我們在擔憂川普威脅之餘,或許也能想想,我們的新世代候選人該有什麼特質。畢竟這就是民主的功能,新的當家,肯定是彌補前任當家的缺失。在眾多的改選之中,或許人民是健忘的,但民主的經驗還是會逐步的累積。
台灣選舉文化有城鄉差距,本篇也不贅述,但從柯P當選、國民黨連兩次慘敗、杜特蒂,到川普的勝選,他們所擊敗的,都是政治經驗豐富且政治正確的政治菁英或世家,這些當代勝選的政治人物特色,就是作風直接。
這些「反常」的經驗,就是對前一個政治世代的反思。當代選民受夠了傳統官僚的用詞與傳統政客「政治正確」的作風,有時不案牌理出牌的驚人之舉,也能有驚喜之舉。當代選民就是要「直接」,施政措施或政見要能突破官僚體系的繁文褥節,且候選人作風要明確、用詞不含糊、文宣不八股、表情不矯情,當然這種「直接」常被解讀為「狂」。在社會環境基礎教育的普及、媒體形式的轉變、公民素養的扎根,大環境的改變,讓更多素人能突破政治世家的包圍,擺脫過去政治家族或官僚菁英持續掌權的公共參與環境,在2016年的現在,素人參政、反政治八股,已然成為世界的趨勢。
拉回台灣,兩年後登場的地方選舉,現在雖綠大藍小。國民黨、新黨、親民黨、民國黨等,若能了解,在機會算盡之餘,明瞭當代的民主掌權者型態,都是對前一個世代的反撲,所以擺脫傳統政治操作模式,改變八股的官僚作風,調整用詞與文宣,用白話講清楚政策,提出新世代且符合庶民文化,腦袋清楚的年輕優質候選人,相信還是可以來好的打一仗。過度單一型態又老派的政客,就只能讓選民在一堆爛蘋果裡選擇稍微不爛的。畢竟有藍綠的競爭,有多元且優秀的候選人,有梗的政見,對選民是好事。
民主不見得能選出最優秀的政治人物,但至少能夠反映出多數人的立場,而最準確的民調,就是選舉本身,所以根據選舉結果去歸納,比研究民調更重要。
*作者為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