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親戚、鄰居都是「抓耙仔」……史塔西檔案局保留4000萬份監控檔案:面對過去是通往未來的指南針

2019-11-02 09:00

? 人氣

隨著柏林圍牆在1989年11月倒塌,東德政府瀕臨垮台,掌控史塔西(Stasi,東德國家安全部)數十年的情報頭子梅爾克下令銷毀監控民眾的機密檔案,儘管探員日以繼夜趕工、甚至徒手撕碎文件,但當數千名東德民眾兩個月後衝進柏林史塔西總部,仍被眼前的「紙山紙海」所震懾—探員來不及銷毀的文件多達4100萬份、一張張排列可達111公里長,另外還留下150萬張相片、23000個音檔,以及1萬5千個裝滿碎紙的布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東德威權政府監控人民 檔案綿延111公里長

兩德分裂時期,史塔西在東德建立龐大、綿密的監控網絡,動用無數秘密警察竊聽、窺探人民生活,更深入民間社會吸收大量線民,在公司行號、校園甚至鄰里為史塔西打探消息、「打小報告」,經年累月累積的檔案數量,便如前段所述般驚人。

【延伸閱讀】記憶威權歷史是撕裂社會?史塔西檔案局主任:打開傷口才是清創、癒合的開始

1990年1月15日,東柏林民眾衝進史塔西總部,阻止探員銷毀檔案。(Bundesarchiv, Bild 183-1990-0116-013@Wikipedia / CC BY-SA 3.0)
1990年1月15日,東柏林民眾衝進史塔西總部,阻止探員銷毀檔案。(Bundesarchiv, Bild 183-1990-0116-013@Wikipedia / CC BY-SA 3.0)

民眾手舉的標語寫著:「再也不要史塔西和統一社會黨(SED)的獨裁和納粹主義了,你們帶來了太多的不公和苦難。」

1950至1989年,史塔西的非正式雇員人數。(NeXXor@Wikipedia / CC BY-SA 3.0)
1950至1989年,史塔西的非正式雇員人數。(NeXXor@Wikipedia / CC BY-SA 3.0)

國家人權博物館30、31日以「集體創傷記憶轉化與再生」為主題,舉辦臺德人權工作坊,進行轉型正義經驗的對話。史塔西檔案局(BStU)主任施威德斯基(Niels Schwiderski)強調,每一份檔案都呈現出獨裁政府如何踐踏人民生活,以及東德人民被秘密警察侵入的人生,儘管檔案的保留與復原需投入大量人力與資源,但他認為「對歷史的了解就是對未來的投資」,從過去的經驗學習,才能避免未來犯下相同錯誤。

人民生活在服從和反抗之間

德國史塔西檔案局的全名為「聯邦政府委託管理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國家安全部檔案局」,是聯邦議會1991年11月通過《史塔西檔案法》(Stasi-Unterlagen-Gesetz)後設立的獨立機關,迄今已有超過200萬名德國民眾申請調閱自己過往的監控紀錄。施威德斯基強調,每個受害者都有權檢視過去被秘密剝奪的生命自主權,「國家如何、為何有權插手他的人生」,以及秘密警察究竟如何運作。

施威德斯基也說,在東德威權體制下,人民被迫生活於服從與反抗之間,所有人在作文課都必須引用領袖的名言才能得高分。有一名學生曾分享,他的外公總是公開升起東德國旗、表現愛國精神,在辦公室眼睜睜看著同事因發表異議言論被解僱,對此也默不吭聲。該名學生強調,他的外公其實並不支持東德政權,「但他希望自己的女兒、也就是我的媽媽可以上大學。」

【延伸閱讀】柏林圍牆基金會主任:它曾象徵國家分裂的恥辱,如今卻是珍貴歷史遺產

 
史塔西檔案局總部位於現今的史塔西博物館。(BStU官網)
史塔西檔案局總部位於現今的史塔西博物館。(BStU官網)

與施威德斯基對談的台大法律系助理教授蘇慧婕對此回應,台灣與東德的威權經驗相當相似,但法治國家的轉型正義容易淪為「兩邊不討好」,加害方覺得是政治清算、受害方在法律框架下無法得到渴望的正義,但加害體制的下令者卻仍然隱而不顯:「大家都是好人、普通人,為何會造成這樣的結果?」因此轉型正義的重點已非法律責任的追究,而是要在未來打造更民主自由的社群。

史塔西檔案局留下的磁帶檔案紀錄。(BStU官網)
史塔西檔案局留下的磁帶檔案紀錄。(BStU官網)

新一代該如何記憶歷史?

此外,蘇慧婕也以近來國片《返校》引發的熱潮為例,談及大眾媒體對於轉型正義議題的穿透力,施威德斯基也說,電影《竊聽風暴》(The Lives of Others)不只奪得該年度奧斯卡金像獎的最佳外語片獎項,更讓數以萬計的人開始去史塔西檔案局申請被監控的檔案,對於轉型正義的關注與支持也有所提升。

「唯有回到過去,知道(威權歷史)為何發生、如何發生,才能避免一切再度發生。」施威德斯基道出轉型正義的意義所在,而史塔西檔案局近來也致力進行檔案數位化,降低檔案調閱使用的障礙。採用多元的方式、手段,讓歷史在未來持續被年輕公民記憶,是台灣與德國相關工作者的共同課題。

史塔西檔案局留下的檔案紀錄。(Hajotthu@Wikipedia / CC BY 3.0)
史塔西檔案局留下的檔案紀錄。(Hajotthu@Wikipedia / CC BY 3.0)

 

喜歡這篇文章嗎?

鍾巧庭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