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機車數量之多舉世少見,根據交通部公路總局統計,截至去年底為止,全台機車牌照登記已達1383萬5520輛;舉凡上班上學、買菜出遊,一直到工作必備工具,機車幾乎可以滿足國人所有交通上的需求。奇怪的是,為落實分級管理,除消防、救護等特種車之外,各種汽車牌照登記都有自用與營業用之分,唯獨數量占所有機動車輛比例逾6成的機車沒有。危機即是轉機,近來美食外送機車事故頻傳,或許也是在提醒相關單位:該是徹底重新檢討機車管理規範的時候了!
從某個角度來看,馬路就像是個弱肉強食的小社會,這話怎麼說呢?好比若依交通事故責任較大一方車輛為統計分析標的時,機車並非肇事率最高的「禍首」;惟在兩車甚至多車事故的現場,撇開責任歸屬不談,礙於生死一瞬間只能肉身擋鐵,機車騎士往往都是傷亡最慘重的那一個。
營業用大貨車肇禍率居首 機車騎士死亡率衝破6成
以警政署針對2018年重大死亡車禍責任大較一方車輛的統計分析為例,機車平均每萬輛肇禍率0.47件,除略高於消防、救護等特種車肇禍率0.01個百分點,均明顯低於其他各種汽車車種;若以機車與位居死亡車禍肇禍率之首的大貨車相較,兩者之間更有近16倍的差距。
(延伸閱讀:肇禍率遠超自用車!重大死亡事故多為砂石物流大貨車闖禍 「街頭新風景」機車外送員恐添隱憂)
惟依交通部道安委員會另份統計分析卻證明,在去年總計32萬0315件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中,最後不幸造成2780人死亡;且暫不論肇事責任歸屬,其中死者身份為機車騎士者1744人,比例高達63%。
此外,美食外送在國內雖屬新興行業,且短短時間內保守推估全台外送員人數已達8萬人,然而在台灣機車做作為營業用途卻早已其來有自,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全台逾9000名郵務士挨家挨戶送信騎乘的「小綠機車」;此外,機關行號間文件交換、急用購物不可或缺的快遞,絕大多數服務人員的送件交通工具,同樣也是機車無誤。
為什麼牌照要分、也應該分營業用與自用?站在政府的角度,這麼做除了可提升牌照稅率課征上的公平性,也更有利於交通與治安的維護與提升。
舉例說,大家都知道相較於自用車,營業用車更有時間以及必須使命必達的壓力,這也是營業用車駕駛常不小心或一時心存僥倖超速搶快、違規轉彎、迴轉或停車的原因;惟正因營業用車是長時間、經常性的用路人,其能否恪守交通規則才愈顯重要,否則,賠上自己或他人的命恐怕只是遲早的事。
平台業者要求不一 外送員身分驗證恐有漏洞
更甚者,即使營業用車駕駛人多半都是堂堂正正的公民,但因執行職務需要,他們有更多機會與民眾作近距離接觸,也是不爭的事實。以國內現有9家美食外送平台為例,雖有業者嚴格要求應徵外送員者須附上身份證、機車駕照、行照、強制險卡正本,甚至必須提供3個月內有效之警察機關開具的良民證(無犯罪記錄證明);但也有業者要求放超寬,從頭到尾只要求應徵者自備機車、智慧型手機,至於機車是誰的?CC數?出廠年份?平台業者完全不想知道,當然也不會管。
當然,從好的方面來看,美食外送不愧是全民就業的好管道。惟從多數美食平台根本不願承認與外送員之間的雇傭關係,甚至視勞政單位的專案認定為多管閒事,但這恐怕也突顯了,「外送員最好都不要出事,就算出事也是你自己的事,不關平台業者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