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約了芃芃出來談天,30出頭的她在某政治人物底下做小編。事實上,芃芃並不是團隊中最年輕的,但比起團隊中大多數的人而言,她還算是個「年輕人」。
「妳知道我為了那個劇本想了多久嗎?」談起被打槍的影片劇本,我感受到她的心有不甘。而芃芃寫的影片劇本大概是這樣子:
有個男的拿到一張徵才的單子,但薪資和待遇寫的很模糊。
男子沒想太多,只覺得自己畢業了,要找一份穩定的工作讓女朋友放心。
沒想到幾個月後,女友看見薪資單上的薪水那麼少,原本說好的福利也沒有。
反而罵男子傻,說這男子的經濟無法給他安全感,揚言要分手。
這個劇本芃芃交上去了以後卻被團隊裡其他前輩說:「你這樣寫太偏頗了吧?」、「這不就在物化女性嗎?」、「我覺得應該要把劇本改成政府沒好好照顧人民,然後......」
事後感到受傷的芃芃告訴我:「其實我只是想反映某部分的現實,我身邊真的有很多仍然認為經濟要依靠男生付出的女生,為什麼團隊裡的前輩不懂呢?」
從芃芃的遭遇裡,我看到的其實是我們的上一代想的真的跟我們很不一樣,
特別是在「恐懼」這件事情上。這一點,同時也能印證了藍營與綠營支持者的相異之處,以及說明為何本次2020的大選的藍綠對決會以「年輕人 V.S 年長者」的方式呈現。
發大財?我爸媽入了邪教?
「我實在受不了他們看那些洗腦轉播,所以我把HDMI的線給藏起來了。」
在Dcard上面這樣的文章是多不勝數,而文章下面也總是能拿到一堆愛心。
很多年輕人對自家家長最大的疑問就是「這跟詐騙集團沒什麼兩樣,你們為什麼看不出來?」,但年輕人不知道的其實是這個疑問必須要從經濟面開始說起。
來看看藍營某庶民候選人的支持者多半為年長者,確切一點來說,是經歷過所謂「台灣經濟起飛」年代的民眾。那時候最有名的一句話叫做「台灣錢,淹腳目」。就像日本的泡沫經濟一樣,那時候台灣的每個人都對所謂的經濟前景有所看好,股票更是一直漲停一直爽。跌停板?有這個東西存在嗎?
如果說台灣有哪個年代能夠被稱作「無縫接軌,完全就業」的年代,那我想應該就是那時候了。那是一個連你在路邊攤擺攤都能發大財的年代,未曾經歷的年輕人真的很難想像。
當這些支持者經過這樣的年代,要他們重新接受2019這個經濟慘澹的年代其實是難的,白話一點說法大概是「當你玩過PS4,你還能夠忍受PS1或紅白機的畫質嗎?除非你是帶著懷舊情誼去玩的吧」;同理,這些支持者也是一樣的。這些支持者心中最大的恐懼其實已經發生了:老了退休金被砍,無法過著自己想要的退休生活、或是隨著年紀越來越大,賺得卻越來越少。這些經濟上的挾制都會讓他們又更加的恐懼,因此,當有候選人承諾能夠恢復當初台灣的榮景、喊出發大財的口號,再加上候選人本身的特質又給支持者比較「肯刻苦、實做」的感覺,這些年長的支持者就會因為在這樣的候選人身上看見自己的特質,而很容易去追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