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時代力量是一場失敗的實驗

2019-11-07 06:20

? 人氣

挾太陽花的氣勢,時力剛創黨時快速成為台灣的新興政治力量,但在4年後正要檢驗戰果的今天,時力卻已現疲態。(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挾太陽花的氣勢,時力剛創黨時快速成為台灣的新興政治力量,但在4年後正要檢驗戰果的今天,時力卻已現疲態。(資料照片,顏麟宇攝)

2020立委選舉尚未投票,但不論時代力量最後是否超過5%門檻,幾乎可以斷言,時力已是一場失敗的實驗;事實上,從林昶佐、洪慈庸及創黨元老林世煜、林郁容退黨以來,時力家變持續上演、仍然看不到盡頭,更別說要針對大選重整提出黨的戰略方向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政黨成敗與否三大關鍵:組織、錢及理念;時力內訌不斷,表面上看起來是人和問題,但時力從南吵到北,其實唯一爭執的源頭就是民進黨,林昶佐、洪慈庸退黨源起就在於不同意時力批判民進黨的基調;高雄市的陳惠敏及黃捷之爭,爭執的在於是否挺民進黨立委參選人;台北市議員林亮君遭黨內質疑,則在於是否公開挺總統蔡英文。

時力目前只提出5位區域立委,連剛草創的《台灣維新》黨都還不如,更別說在台灣各地招兵買馬的《台灣民眾黨》了,區域能量不足要如何衝刺不分區席次?有人建議,握有唯二兩張總統門票的時代力量,應該自推總統候選人,利於帶動立委選情,但時力也早早排除這個選項;有趣的是,在光譜上更綠更獨的喜樂島聯盟都不怕觸怒當道,大費周章連署不成後才放棄,但時力卻畏首畏尾,心魔恐怕比具體的資源更關鍵。

時力有如民進黨的衛星,無法脫離民進黨的軌道;比較悲哀的是,因民進黨外部拉力而引發時代力量的內部之爭,但連時力自己都不敢堂而皇之的稱之為路線之爭,如果連時力都不知自己所爭為何,要如何讓民眾或選民了解這一場「無以名之」的鬥爭是所為何來?

時力為何贏得路線卻失去戰場

其實,時力創建時隱約有二個實驗意涵,首先,在光譜上比民進黨獨,比民進黨左,這要檢驗的是向來右傾的台灣是否有社會民主的土壤;另一個意涵則是比民進黨年輕、比民進黨好。嚴格說來,時力過去四年來推動的中間偏左進步路線未必失敗,一例一休雖然引發爭議,但為時力樹立了年輕人守護者的招牌,同婚議題亦是如此,都讓時力在年輕族群頗有斬獲;更重要的是,在這兩大政策上,時力都是領銜帶著民進黨前進,逼得民進黨為固守年輕人的選票,而不得不採取進步的立場;但是時力贏了路線為何落到失去戰場的下場?

作為小黨,時力最理想的角色應該是關鍵的第三勢力,如德國的自由民主黨、綠黨,英國的自由民主黨,甚至最近的義大利五星運動黨,黨雖小、但卻居於槓桿地位,可以藉此推動政策理念;然而,過去4年來,時力和民進黨雖然衝突不斷但從來不是對等關係,也許,時力一心要成為「比較好的民進黨」,反而自我設限於綠色陣營,作為更有資源、更正統的大綠,民進黨輕易就可以收編收線讓時力難以為繼。

或者如柯文哲所說,時力的困境在於一開始就掉入民進黨設定的獨統戰場,若是如此,時力將不是第一個,從過去的建國黨、台聯,到和時力同期的社民黨、基進黨,綠黨,都在這個戰場上成為民進黨的側翼;時力不同的是,它是條件最好、也經過一番掙扎,但最後未必能逃過民進黨的如來佛掌心。

當然,一個超越藍綠統獨戰場的政黨該是何種樣貌,恐怕連柯文哲都不清楚,藍營惡鬥的後果不只讓國政停滯,更嚴重的是也侷限了我們的想像力,當然也限縮了我們的選擇。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